|
首頁
|
網站導覽
|
相關網站
|
連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行動版
|
English
|
進階查詢
熱門點播
最新上架
Live節目表
使用說明
常見問答
全部
電視新聞
戲曲節目
廣播節目
戲劇節目
人物傳記
記錄片
留聲迴音
人文關懷
文學藝術
寰宇世界
健康人生
財經管理
公益影片
活動論講
全部
電視新聞
台視新聞
大愛新聞
華視新聞雜誌
國圖國際媒體報導
戲曲節目
歌仔戲
客家戲曲
京劇
其他地方戲曲
北管曲牌
愛國歌曲
南管
廣播節目
人物專訪
名人演講
兩岸論壇
國語廣播劇
歷史人物廣播劇(國語)
歷史人物廣播劇(閩南語)
小說選播(國語)
國家圖書館 空中博覽會
國圖不遠 近在眼前
戲劇節目
中外電影
電視劇集
傳統戲劇
人物傳記
作家身影
藝壇大師
政界風雲
財經人物
科學巨擘
其他人物
大愛人物誌
歷史人物
記錄片
臺灣原住民
王璞先生之作家錄影傳記
大愛全紀錄
環境生態
王璞先生拍攝藝文活動紀錄片
客家在後山-韓筆鋒導演作品系列
臺灣客家-彭啟原導演系列作品
實況─外賓訪華紀實
實況─反共義士講話
實況─黨政會議
匠人魂
記錄片
留聲迴音
名人訪談與講話
名人餘音-國父孫中山
名人餘音-蔣中正
名人餘音-蔣宋美齡
名人餘音─嚴家淦
名人餘音─蔣經國
名人餘音-李登輝
名人餘音-謝東閔
名人餘音─孫運璿
名人餘音─俞國華
名人餘音─何應欽
名人餘音─林森
名人餘音─谷正綱
名人演講─宋楚瑜
名人演講─邱創煥
名人餘音─蔣緯國
名人餘音─薛毓麒
名人餘音-蔣彥士
名人餘音-高魁元
名人餘音-李元簇
名人餘音-朱匯森
名人餘音-朱撫松
名人餘音-王昇
名人餘音-林洋港
名人餘音-李煥
名人餘音-胡適
名人餘音-陳立夫
名人餘音-張道藩
名人餘音-梁寒操
名人餘音-黎世芬
名人餘音-鄭彥棻
名人餘音-蔡維屏
名人餘音-孫 科
講座與實況
人文關懷
環境生態
社會百態
看見幸福的力量
經典.TV
地球的孩子
文學藝術
音樂
舞蹈
藝術
建築
文學
語文俗諺
悅讀浮世繪
愛荷華作家劇場
國家圖書館.特藏多寶格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開卷好書獎.得獎作家BV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詠春.閱讀詩之美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好好享一夏.臺灣文學與電影
百年千書經典必讀
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
冬季閱讀-「冬天來了,春天不遠」:閱讀西方
春天,跟著詩去旅行
愛悅讀
明代風華:明代名賢尺牘講座
百代存風雅-唐宋八大家
2014春天讀詩節-詩情畫意讀臺灣
啟蒙者的身影—世紀之交的六大人物
閱讀經典.培養英文閱讀力
抒情與寫意:古典戲曲裡的愛戀與盟約
從神話傳奇到人間現實-斟品西洋文學
感動的時刻:最美好的讀詩體驗
葉嘉瑩教授唐宋詞賞析
故事裡的人生風景—明清經典小說導讀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
閱讀西方:藝術與文學的饗宴
上窮碧落下黃泉-想像力如何在詩中馳騁
君臨天下 ─ 歷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旅行方程式:經典遊記的想像與建構
掌握先機:解讀管理新思維
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
紅裙之外
采采詩經
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
眾生喧譁
輕舟已過萬重山
詠歎.樂未央
細說江湖
與自然同行
桃李春風一杯酒
舌尖上的繆思
爭鳴千秋
西洋文學中的大時代
觀物自得
宮闈音聲
筆尖上的花花世界
情為何物
青出於藍
線上導讀:2021荷家觀賞兒童影展
游於藝
愛情的模樣
舞雩歸詠春風香
追憶似水年華
唯物論紅樓——《紅樓夢》
西方女作家的多重宇宙
寰宇世界
臺灣史地
中國史地
世界史地
民俗慶典
文化研究
健康人生
醫學病理
保健人生
心理諮商
財經管理
商業財經
企業管理
財經人物
公益影片
公益短片
圖書館服務
國家圖書館館史
古籍數位資源創意教育推廣計畫
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成果推廣課程計畫
新時代圖書館的空間規劃與設計
Foreign Scholars Workshop
博碩士論文
活動論講
活動紀錄
專題演講
學術論壇
科普講座
第八次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會議
圖書館與國家競爭力--2010論壇
第四次全國圖書館會議
讀享.讀饗-駐訪愛荷華之臺灣中文小說家文學講座
『書』服看電影 快樂一夏!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臺灣漢學新世紀-漢學研究中心三十周年學術論壇
寰宇漢學講座
臺灣歐盟論壇
知識全球化與圖書館發展新典範國際研討會
RDA工作坊
臺灣漢學講座
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
流.留南島 踏浪世界-東南亞與大洋洲南島研究學術會議
鑑藏-兩岸古籍整理與維護研討會
第二屆玄覽論壇
全球視野下的漢學新藍海國際研討會
臺北.永遠向前
第四屆玄覽論壇
臺灣獎助金
國家記憶與檔案管理
公務行政
華語語系與南洋書寫
操控媒體
道教與地方宗教
2020王雲五國際自學力論壇
第七屆玄覽論壇
深耕茁壯—臺灣漢學四十回顧與展望學術論壇
與世界級館長線上相遇
世界臺灣研究與漢學研究
人物傳記
>>
政界風雲
共
14
筆
顯示筆數:
20筆
40筆
60筆
節目名稱
出版/播出日期
播放範圍
簡介
世紀亞洲人物--蔣經國的一生
民89-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由俄人的觀點紀錄蔣經國的一生,由他1925年赴俄至1935年返回中國後,均有豐富資料。而他與馮玉祥的女兒、蔣方良和章亞若之間的三段情感,及在台灣的國防部長與總統任內,均有珍貴資料之蒐集。這是前蘇聯秘密檔案解禁之後,我們搶先看到台灣與中國的檔案。
世紀亞洲人物--溥儀傳
民89-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由溥儀在中國戰俘及叛國罪名接受審判開始,倒敘溥儀的一生。以紀錄片呈現並穿插電影末代皇帝之片段,深具影像紀實的歷史價值,而抗戰勝利前蘇聯接收東北及國共內戰等歷史畫面,都是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掌舵風雨世代
民90
本片承台達電子文教基...
CLOSE
回首風起雲湧的二十世紀,台灣在外交和經濟上都曾經歷最險惡的歲月,從退出聯合國、中日斷交、中美斷交,到先後兩次石油危機,重重困境考驗著當時主掌經濟部和行政院的孫運璿,可說是台灣行進在風雨中的重要掌舵人,他以誠懇堅毅的特質,建立政務官清廉、有擔當的典範;他以工程師擅長規劃又務實的精神,整合國內外人才,播撒科技種子,為台灣的經濟和科技,打造堅實的基礎。 台灣的成功,憑藉的不僅是台灣人勤奮踏實特質,更重要的是有孫運璿資政這樣的政府官員,在關鍵時刻做出前瞻的決定,為台灣孕育出產業萌芽的大環境。
孫立人三部曲
民90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孫立人將軍在中國抗日戰爭中,以率領第三十八師遠征緬甸戰役,一戰成名,就是在日後的國共決戰中,他也屢次打敗共軍,而有「常勝將軍」的稱號。這樣一位名將,卻在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後,因為遭到猜忌,足足被軟禁長達三十三年之久。 一九八八年(民國七十七年),孫立人終於恢復自由,但已八十九歲,並在兩年後去世,享年九十一歲。「將軍已逝,大樹飄零」,公視精心攝製「孫立人三部曲」紀錄片,揭露這位其出身背景最特殊、最受爭議,但下場也是最為淒涼的一位將軍,其過去被刻意忽略的歷史。
世紀宋美齡
[民92]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宋美齡,她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第一夫人,也是最活躍與最神秘的第一夫人。隨著她已離開這個紛擾多變的人間,過往歷史更加令人懷念。製作小組花費兩年走訪兩岸三地和美國,為這位跨世紀傳奇女性,留下珍貴的生命紀錄! 第一集:東方與西方 清末民初,中國與西方文明接觸、衝突的年代,宋美齡風雲際會地站在時代的浪頭。她十歲即赴美當小留學生;二次世界大戰,赴美爭取奧援,對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短短的二十分鐘,卻風靡了整個美國朝野,這是她一生當中最為顛峰的時期,也是中國與西方文明撞擊與融合的高峰。 第二集:奮起與挫敗 宋美齡與蔣介石結褵後,面臨連年戰亂與政情詭譎多變的中國。1936年,西安事變驚爆中外,蔣介石遭張學良扣押,宋美齡積極援救;對日抗戰期間,投入婦女組訓和兒童保育工作,是中國歷史上最活躍的第一夫人。 第三集:老幹與新枝 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宋美齡成為台灣民眾心目中,遙遠而神秘的「蔣夫人」。1988年,蔣經國總統病逝,她淡出台灣政壇,長居美國,不再接受媒體採訪,一切低調以對;而所有的是非功過,亦任由世人評說。
蔣經國傳奇的一生:經國先生傳
2005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蔣經國是蔣中正的獨子,但差一點來不到這個人間。 因為他是蔣中正的兒子,而有「幸」出國留學。 但也因為他是蔣中正的兒子,而被囚於冰天雪地中,整整熬過十年當人質歲月。 蔣經國曾當眾指蔣介石為叛徒,並不認他父親為父,但最後卻成了蔣中正至孝且順的兒子。 他曾是馬列主義狂熱的信徒,後來變成最具反共智慧的政治領袖。 他曾為許多人創造財富,而自己卻貧無立錐。 他曾握得絕對權力,但最後選擇放棄權力,這種人何止少有,幾乎沒有。 本片蒐集1927-1988年中華民國大事資料影片,儼為影像現代史篇,萬里追蹤經國先生生前足跡;尋尋覓覓和當事人話說從前。
臺灣百年人物誌2:雷震
2005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本集節目將以電視紀錄片形式完整呈現雷震生平,以及「雷震案」的來龍去脈。雷震在1940年代曾經是黨政高層的紅人,1949年他主導創辦了《自由中國》雜誌,深刻反省及批判時政,逐漸成為威權統治時代最知性而強悍的反對力量。1960 年雷震與高玉樹、李萬居等臺籍民主菁英籌組「中國民主黨」,冀望以實際的民主力量制衡中國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但卻在正式組黨前夕因莫須有的罪名繫獄十年。 以雷震的背景和資歷,他原本極有機會躋身權力核心,但他卻選擇了一條滿佈荊棘的道路。雷震的悲劇是中國知識份子的悲劇,一位素樸的自由主義知識份子被時代的狂潮淹沒,成為民主路上的祭品,但是他的見地與風骨卻影響了往後數代的知識份子及民主運動者。
臺灣百年人物誌2:殷海光
2005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殷海光曾在50年代的《自由中國》扮演最鋒利的一枝健筆,在台大哲學系17年,他也被譽為「台灣大學最賣座的教授」,影響當時哲學系的學風極深,許多學生以及青年學者視他為思想導師。他在生前曾經希望死後在墓碑上刻下「自由思想者殷海光之墓」,在思想不自由的年代裡,他矗立於主流價值之外,堅持他所認定的真理與價值,這也許止是他最貼切的寫照。
臺灣百年人物誌2:謝雪紅
2005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本集節目針對謝雪紅的名字由來作詳盡的解讀,讓大家更認識這名在228事件中的女強人。本名謝阿女的謝雪紅,1901年出生於在彰化苦力家庭,1919年謝雪紅前往仍在日本勢力範圍下的中國青島,正逢中國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熱潮,思想因而受到衝擊,體會到「革命就必定要流血,要革命就會有人犧牲」,於是正式將謝阿女改名為「謝雪紅」。改成謝雪紅之後,這3個字自此成為台灣革命前輩反男性沙文主義、帝國主義、資本主義,與反中華沙文主義的象徵。不論身在台灣或中國,謝雪紅對於台灣前途始終堅持台灣獨立自主的精神,她的一生,已不單是一位女性革命家的寫照。
臺灣百年人物誌2:吳三連
2005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1950年國民政府遷臺,在省政上大量起用臺籍人士,吳三連奉派就任省府委員兼官派臺北市長,並在第二年獲選為第一屆民選臺北市長。1954年吳三連卸任臺北市長後,投身臺灣省議會,前後擔任六年議員,成為為民喉舌的民主急先鋒,與郭雨新、郭國基、李源棧、李萬居被喻為「黨外五虎將」。吳三連出任「自立晚報」發行人期間,努力堅持客觀、公正立場,以獨立民主的精神,樹立報格典範,在威權統治時代,為臺灣留下一小片言論自由的空間,是戒嚴體制寒冬下的一股暖流。
臺灣百年人物誌2:林茂生
2005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從1910年代後期到1930年代,林茂生幾乎將所有的時間與精神,奉獻在台灣的教育與文化事業上,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作為都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做為根基。戰爭終了初期,林茂生以雀躍之情迎接「祖國」到來,但是時局的急速惡化,卻令他的憧憬破滅。身為教育家的林茂生透過他主辦的《民報》,對陳儀政府貪污腐化與社會不公不義痛下針砭,卻在「228」事件換來無情的撲殺,理想與熱情瞬間灰飛煙滅。
臺灣百年人物誌2:許世賢
2005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有「嘉義媽祖婆」之稱的許世賢,自1957年當選第3屆省議員起,就經常被人與李萬居、郭國基、郭雨新、李源棧和吳三連等人相提並論,且曾被號稱為黨外「五龍一鳳」,足見她在政治上的影響力。而在1968年,許世賢當選第6屆嘉義市市長,成為台灣第一位民選縣轄市女市長。綜觀許世賢將近半世紀的政治生涯,她培養了南台灣2代3人,長達40年的家族政治傳統,開創台灣女性政治參與的先鋒,同時也培育後代學醫,使家族醫生成為世家,且維繫著她照顧弱勢的傳統,殊為不易,綜觀她的一生,堪稱台灣地方史女性奮鬥史的典範。
臺灣百年人物誌2:廖文毅
2005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出身西螺望族的廖文毅,從1950年代初期開始,就站在他與兄長廖文奎所建構出的紮實的理論基礎上,努力地為台灣獨立運動打開國際能見度。1956年,他在東京成立了「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為台灣獨立的先聲。廖文毅在1965年的返台「投誠」,該一舉動雖然重挫了台獨運動,被許多獨立派人士評為背叛者,但公視卻將他定位為「被解除武裝的先知」。
臺灣百年人物誌2:王育德
2005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王育德是台灣獨立運動最重要的啟蒙者之一。1960年,他主導、創辦《台灣青年》雜誌,以批判國民黨政權、宣揚台獨理念為中心理念,探討國家體制的思想貫穿整個60年代,成為當年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海外政論刊物之一。在王育德推動台灣獨立運動的概念中,語言,尤其是他的母語「台灣河洛話」,一直是他關心的治學主題。王育德認為語言是凝聚民族認同感的符號,一旦失去語言,民族也就形同滅亡,他對河洛語的推動也成為人們推崇的對象。
目前在
1/1
最前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跳轉至:
用Firefox 52 ESR瀏覽本網站
全國大專院校愛國歌曲合唱選集:第一集
段九餘書畫展
`吸毒擁槍自重國家級跆拳教練 斷送大好前程`
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館地址:
10001
臺北市中山南路
20
號..最佳瀏覽解析度為
1024x768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