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站導覽
|
相關網站
|
連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行動版
|
English
|
進階查詢
熱門點播
最新上架
Live節目表
使用說明
常見問答
全部
電視新聞
戲曲節目
廣播節目
戲劇節目
人物傳記
記錄片
留聲迴音
人文關懷
文學藝術
寰宇世界
健康人生
財經管理
公益影片
活動論講
全部
電視新聞
台視新聞
大愛新聞
華視新聞雜誌
國圖國際媒體報導
戲曲節目
歌仔戲
客家戲曲
京劇
其他地方戲曲
北管曲牌
愛國歌曲
南管
廣播節目
人物專訪
名人演講
兩岸論壇
國語廣播劇
歷史人物廣播劇(國語)
歷史人物廣播劇(閩南語)
小說選播(國語)
國家圖書館 空中博覽會
國圖不遠 近在眼前
戲劇節目
中外電影
電視劇集
傳統戲劇
人物傳記
作家身影
藝壇大師
政界風雲
財經人物
科學巨擘
其他人物
大愛人物誌
歷史人物
記錄片
臺灣原住民
王璞先生之作家錄影傳記
大愛全紀錄
環境生態
王璞先生拍攝藝文活動紀錄片
客家在後山-韓筆鋒導演作品系列
臺灣客家-彭啟原導演系列作品
實況─外賓訪華紀實
實況─反共義士講話
實況─黨政會議
匠人魂
記錄片
留聲迴音
名人訪談與講話
名人餘音-國父孫中山
名人餘音-蔣中正
名人餘音-蔣宋美齡
名人餘音─嚴家淦
名人餘音─蔣經國
名人餘音-李登輝
名人餘音-謝東閔
名人餘音─孫運璿
名人餘音─俞國華
名人餘音─何應欽
名人餘音─林森
名人餘音─谷正綱
名人演講─宋楚瑜
名人演講─邱創煥
名人餘音─蔣緯國
名人餘音─薛毓麒
名人餘音-蔣彥士
名人餘音-高魁元
名人餘音-李元簇
名人餘音-朱匯森
名人餘音-朱撫松
名人餘音-王昇
名人餘音-林洋港
名人餘音-李煥
名人餘音-胡適
名人餘音-陳立夫
名人餘音-張道藩
名人餘音-梁寒操
名人餘音-黎世芬
名人餘音-鄭彥棻
名人餘音-蔡維屏
名人餘音-孫 科
講座與實況
人文關懷
環境生態
社會百態
看見幸福的力量
經典.TV
地球的孩子
文學藝術
音樂
舞蹈
藝術
建築
文學
語文俗諺
悅讀浮世繪
愛荷華作家劇場
國家圖書館.特藏多寶格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開卷好書獎.得獎作家BV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詠春.閱讀詩之美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好好享一夏.臺灣文學與電影
百年千書經典必讀
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
冬季閱讀-「冬天來了,春天不遠」:閱讀西方
春天,跟著詩去旅行
愛悅讀
明代風華:明代名賢尺牘講座
百代存風雅-唐宋八大家
2014春天讀詩節-詩情畫意讀臺灣
啟蒙者的身影—世紀之交的六大人物
閱讀經典.培養英文閱讀力
抒情與寫意:古典戲曲裡的愛戀與盟約
從神話傳奇到人間現實-斟品西洋文學
感動的時刻:最美好的讀詩體驗
葉嘉瑩教授唐宋詞賞析
故事裡的人生風景—明清經典小說導讀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
閱讀西方:藝術與文學的饗宴
上窮碧落下黃泉-想像力如何在詩中馳騁
君臨天下 ─ 歷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旅行方程式:經典遊記的想像與建構
掌握先機:解讀管理新思維
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
紅裙之外
采采詩經
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
眾生喧譁
輕舟已過萬重山
詠歎.樂未央
細說江湖
與自然同行
桃李春風一杯酒
舌尖上的繆思
爭鳴千秋
西洋文學中的大時代
觀物自得
宮闈音聲
筆尖上的花花世界
情為何物
青出於藍
線上導讀:2021荷家觀賞兒童影展
游於藝
愛情的模樣
舞雩歸詠春風香
追憶似水年華
唯物論紅樓——《紅樓夢》
西方女作家的多重宇宙
寰宇世界
臺灣史地
中國史地
世界史地
民俗慶典
文化研究
健康人生
醫學病理
保健人生
心理諮商
財經管理
商業財經
企業管理
財經人物
公益影片
公益短片
圖書館服務
國家圖書館館史
古籍數位資源創意教育推廣計畫
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成果推廣課程計畫
新時代圖書館的空間規劃與設計
Foreign Scholars Workshop
博碩士論文
活動論講
活動紀錄
專題演講
學術論壇
科普講座
第八次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會議
圖書館與國家競爭力--2010論壇
第四次全國圖書館會議
讀享.讀饗-駐訪愛荷華之臺灣中文小說家文學講座
『書』服看電影 快樂一夏!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臺灣漢學新世紀-漢學研究中心三十周年學術論壇
寰宇漢學講座
臺灣歐盟論壇
知識全球化與圖書館發展新典範國際研討會
RDA工作坊
臺灣漢學講座
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
流.留南島 踏浪世界-東南亞與大洋洲南島研究學術會議
鑑藏-兩岸古籍整理與維護研討會
第二屆玄覽論壇
全球視野下的漢學新藍海國際研討會
臺北.永遠向前
第四屆玄覽論壇
臺灣獎助金
國家記憶與檔案管理
公務行政
華語語系與南洋書寫
操控媒體
道教與地方宗教
2020王雲五國際自學力論壇
第七屆玄覽論壇
深耕茁壯—臺灣漢學四十回顧與展望學術論壇
與世界級館長線上相遇
世界臺灣研究與漢學研究
記錄片
>>
實況─反共義士講話
共
37
筆
顯示筆數:
20筆
40筆
60筆
節目名稱
出版/播出日期
播放範圍
簡介
專訪反共義士蔣文浩
1989/10/10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反共義士蔣文浩,四川省樂山線人,中共空軍十三行校畢業,曾任中共空軍四十九師一百四十五團二大隊中尉飛行員,民國七十八年駕機叛逃從中國前往台灣。由於和中共地區的相互比較之下,蔣先生相當崇尚台灣地區的民主與自由。主持人特別訪問了蔣先生關於對台灣各地風景的看法,以及飲食、人文方面等等問題。將中共的弊端及集權政策、空軍招考的條件等等,告知台灣的居民,且對台灣的言論自由感到相當驚訝。另也詢問對他今後的計畫,盼能在自由國度中華民國台灣能有更佳的發展。
蔣文浩投奔自由記者會(一)~(二)
1989/09/07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本錄音分為二段: 第一段錄音時間長度40分47秒 本音源為蔣文浩投奔自由的記者會之第一段。1989年9月16日蔣文浩駕殲-6戰鬥機,從福建龍溪起飛,降落於金門。在新聞局新聞中心舉行投奔自由記者會,說明投奔自由祖國的經過。也表達對於不滿中共的蠻橫霸權的作風,以及投奔到自由祖國的動機跟未來的發展藍圖等...。 第二段錄音時間長度09分28秒 本音源為蔣文浩投奔自由的記者會之第二段。蔣文浩義士提及過去在中共飛行員工作的情形跟背景,和生活在中共壓迫式的體政下讓人民嚮往自由民主的生活等...。記者會中,也介紹自己成長的過程、教育環境跟對於自由的定義與想法。
新聞局與國防部說明處理張慶國、龍貴雲奪機投奔自由經過記者會(一)~(二)
1988/05/13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本錄音分為二段: 第一段錄音時間長度44分30秒 行政院新聞局邵玉銘在新聞局舉行記者會。說明大陸青年張慶國、龍貴雲兩人奪機投奔自由級政府處理人機經過。邵玉銘在記者會中介紹了兩名奪機青年的背景資料,並宣讀「中國民航」客機機長楊永岭親筆簽名的聲明,以及回答與會記者的提問。 第二段錄音時間長度09分32秒 行政院新聞局邵玉銘和國防部發言人和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張慧元在新聞局舉行記者會。說明大陸青年張慶國、龍貴雲兩人奪機投奔自由級政府處理人機經過,以及政府處理此事件所依的相關法律依據,兩人在記者會中也一一回答與會記者的提問。
鄭蔡田投奔自由記者會(一)~(三)
1986/12/19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1986年10月24日,鄭菜田駕殲-6戰鬥機,從山東煙臺起飛,降落於南韓清州。1986年12月19日抵達臺灣。駕機投奔自由的中共飛行員鄭蔡田,由韓國抵達自由祖國後,隨即在台北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行記者會。 本錄音分為三段: 第一段錄音時間長度20分57秒 本音源鄭蔡田義士報告投奔自由經過,也表達不滿中共的蠻橫霸權的作風。 第二段錄音時間長度18分29秒 本音源鄭蔡田義士提及中共對於大量人士投奔自由的看法,以及自己投奔自由的動機與來到自由祖國後未來發展方向。 第三段錄音時間長度03分48秒 本音源鄭蔡田義士也提及他平時的休閒活動種類,及到自由祖國後想要追尋真正自由,與他認為自由的定義為何?
陳寶忠投奔自由記者會(一)~(二)
1986/04/30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本錄音分為二段: 第一段錄音時間長度30分14秒 反共義士陳寶忠在記者會中,說明駕飛機投奔自由的經過跟接受記者提問。陳寶忠說明投奔自由的動機是得到解放。他表示只有三民主義才能拯救中國,他要加入反共行列,因為不信任共產主義。陳寶忠叛逃並不是他所公開宣稱的是嚮往自由、民主,其真正原因是個人仕途,加之當時大環境所致,導致投奔至自由祖國的念頭。 第二段錄音時間長度16分45秒 反共義士陳寶忠在記者會中,說明駕駛飛機投奔自由的經過跟接受記者提問。在記者會中也提及中共社會當局的物價高漲和青少年犯罪等社會亂象是非常嚴重的,待業青年對於國家給予的就業資訊和媒合相當不滿,以及瀋陽軍和大陸青年是怎樣反對共產黨的壓迫等…,都做了詳盡的說明。
蕭天潤投奔自由記者會(一)~(二)
1985/10/05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本錄音分為二段: 第一段錄音時間長度33分29秒 中共空軍部隊曾有兩架轟炸機逃離大陸,其中一架是迫降台灣。蕭天潤則是在不熟悉的韓國機場降落,蕭天潤是多位脫離中共部隊轉往台灣的飛行員中,在國軍服役階級最高者,也是最後一位自台灣軍隊退役的反共義士,他在民國74年8月駕駛轟5型轟炸機,自山東膠縣起飛後,脫離大陸管制,成功降落在韓國裡里市,同年9月接送到台灣,當時領取政府提撥的3000兩黃金獎金。 第二段錄音時間長度26分08秒 蕭天潤於1985年8月25日駕轟-5轟炸機自中國山東省膠縣飛往韓國,但因油料耗盡迫降韓國裡里市,台灣軍中最後一名「反共義士」蕭天潤上校於2010年12月1日退役。蕭天潤八五年駕駛轟炸機從山東飛往南韓,同年九月被送往台灣。蕭天潤在此次記者會中表達對於共產黨的暴政統治極為痛恨,毛澤東思想統治中國大陸,給人民帶來的是極大的災難和痛苦。
施小寧、張木珠投奔自由記者會(一)~(二)
1985/09/30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本錄音分為二段: 第一段錄音時間長度31分48秒 記者實況轉播:00分00秒~03分07秒 主持人介紹:03分08秒~07分15秒 施小寧致詞:07分19秒~10分03秒 張木珠致詞:10分15秒~13分22秒 與會記者提問:13分23秒~31分48秒 反共義士是指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對於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管轄、但採取「反中共政權」行動的軍人之稱呼。攜帶大批槍械駕舟在馬祖投奔自由的中共民兵施小寧、醫生張木珠,於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三十日在台北三軍軍官俱樂部的記者會中,公開與國人見面。施小寧在記者會中,說明攜帶槍械投奔自由的經過;張木珠說明攜帶武器的種類。 第二段錄音時間長度29分27秒 攜帶大批槍械駕舟在馬祖投奔自由的中共民兵施小寧、醫生張木珠,於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三十日在台北三軍軍官俱樂部的記者會中,公開與國人見面。施小寧在記者會中,說明攜帶槍械投奔自由的經過;張木珠說明攜帶武器的種類,和回答與會記者的提問。
六義士歸國記者會(一)~(四)
1984/08/13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本錄音分為四段: 第一段錄音時間長度32分01秒 反共六義士分別為卓長仁、姜洪軍、高東萍、王豔大、安偉建及吳雲飛共6人。六義士指1983年5月5日自中國大陸劫持民航機到南韓漢城春川美軍飛彈基地,被中華民國政府稱為「反共義士」。六義士回歸祖國後招開回歸自由祖國記者會發表歸國感想,也感謝國人對他們的關懷和慰問。 第二段錄音時間長度21分30秒 1988年後,為尊重國際反劫機的行為標準,對劫機者,中華民國政府採取人機分離的方式,將劫機犯留下來服刑,服刑屆滿或假釋後遣返原國或原地。「劫機義士」從此成為歷史名詞。而六義士回歸祖國後招開回歸自由祖國記者會,感謝國人對他們的關懷和慰問。 第三段錄音時間長度25分56秒 卓長仁原在中國大陸擔任監獄管理員,1982年於大陸犯法後,為逃避法律制裁,夥同姜洪軍、高東萍、王豔大、安偉建及吳雲飛共六人,於1983年5月5日劫持瀋陽飛往上海的中國民航296號航班,飛往當時尚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大韓民國。六人後被韓方依劫機罪判處二年到六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但當時中華民國蔣經國政府極力營救六人並給予政治庇護,六人在韓被羈押一年三個月後,於1984年8月獲韓方特赦,驅逐出境後遣送來台。 第四段錄音時間長度03分49秒 六義士卓長仁、姜洪軍、高東萍、王豔大、安偉建及吳雲飛回歸祖國後招開回歸自由祖國記者會,感謝國人對他們的關懷和慰問。卓長仁、姜洪軍等六人劫持一架從中國大陸瀋陽飛上海的班機,一路抵達南韓。當年政府光榮迎回,不只封上反共義士的名號,還贈送數千兩黃金。
六義士歸國記者會(一)~(二)(剪接帶)
1984/08/13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卓長仁、姜洪軍、高東萍、王豔大、安偉建及吳雲飛等六位反共義士於1983年5月5日自中國大陸劫持民航機到南韓漢城春川美軍飛彈基地,六義士回歸祖國後招開回歸自由祖國記者會發表歸國感想,也感謝國人對他們的關懷和慰問。歸國記者會錄音,經剪輯整理後成為二段: 第一段錄音時間長度29分26秒 本音源六義士分別發表歸國感想,同時也感謝國人對他們的關懷和慰問。 第二段錄音時間長度17分53秒 1988年後,為尊重國際反劫機的行為標準,對劫機者,中華民國政府採取人機分離的方式,將劫機犯留下來服刑,服刑屆滿或假釋後遣返原國或原地。「劫機義士」從此成為歷史名詞。六義士回歸祖國後招開回歸自由祖國記者會,感謝國人對他們的關懷和慰問。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招開會議
1984/08/13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是中華民國政府以復興中華文化為目的而開展的思想文化運動。由於中國大陸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對中華傳統文化破壞嚴重。為了保護中華文化,並與中國共產黨的文革運動分庭抗禮,1966年11月由孫科、王雲五、陳立夫、陳啟天、孔德成等一千五百人聯名發起,要求以每年11月12日為「中華文化復興節」。此次招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議,針對改革方向跟未來發展做進一步的討論。
反共義士王學成記者會(一)~(二)
1983/11/14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本錄音分為二段: 第一段錄音時間長度27分22秒 本音源為反共義士王學成記者會第一段,新聞局局長宋楚瑜表示,中共的統治已失去民心,面對這樣的情勢,中華民國復興基地的同胞,有責任致力於維護現有的安定與繁榮。國防部發言人王淼將軍發表感言;王學成義士回答記者提問,描述投奔自由的經過及投奔自由後的心情感受。 第二段錄音時間長度26分09秒 本音源為反共義士王學成記者會第二段,王學成義士回答記者提問,敘述自己所駕駛的殲五戰機的基本性能;表達對臺灣的觀感,人民的精神狀態與穿著、生活是與中共統治下的大陸是形成鮮明對比的;臺灣的電視新聞、廣播、報紙在中共是看不到的,故在中共統治下的人民對於臺灣的了解甚少。
孫天勤義士記者會(一)~(三)
1983/08/24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本錄音分為3段: 第一段錄音時間長度30分08秒 本音源為反共義士孫天勤記者會第一段,記者會召開於行政院大禮堂,中外記者兩百人參加。孫天勤於遼寧半島駕駛戰鬥機飛往韓國,以韓國做為中繼站,後投奔中華民國復興基地,說明自己家族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受迫害,父親也被逼迫致死,遂以痛恨共產主義,決意投奔自由民主,說明大陸的生活與民主主義國家的差距,以及對於踏上臺灣土地的感想。 第二段錄音時間長度28分47秒 本音源為反共義士孫天勤記者會第二段,孫天勤義士答覆記者提問,介紹孫天勤於中共空軍就職時的頭銜及中共空軍實力,比較中華民國與中共的空軍實力;說明將來希望於臺灣繼續就職於空軍;在韓國停留的時間,韓國方面給予幫助承諾盡快將孫天勤送至臺灣。 第三段錄音時間長度12分25秒 本音源為反共義士孫天勤記者會第三段,孫天勤義士答覆記者提問,說明在中國大陸時的生活狀況;孫天勤於韓國短暫停留期間,韓國政府承諾會盡快將孫義士送至臺灣;並請同為反共義士的空軍飛行員吳榮根發表感言;新聞局局長宋楚瑜表示,惟有中共放棄共產制度,向三民主義認同,才有可能達到兩岸統一。
孫天勤於漢城記者會之全部實況
1983/08/18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本音源為反共義士孫天勤在漢城記者會全部實況,為孫天勤於韓國國防部召開記者會,首次於媒體前露面,孫義士說明家庭背景、入伍經過以及於中共空軍所擔任的職位;敘述在中共統治下,經歷文化大革命,家庭遭受迫害,個人人格遭受污辱,故對中共政權積怨生恨,並指出投奔目標為中華民國復興基地臺灣。
反共義士吳榮根記者會(一)、(二)
1982/10/31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本錄音分為二段: 第一段錄音時間長度32分23秒 本音源為反共義士吳榮根記者會第一段,記者會由新聞局局長宋楚瑜所主持,說明吳榮根投奔中華民國之舉為中共人民嚮往自由民主的展現,吳榮根表示,厭惡大陸共產主義的生活環境,人民的人身自由得不到保證,沒有法律,不甘於繼續受到中共的統治,會上說明吳榮根駕機從山東起飛降落於韓國,再抵達臺灣的過程,並說明投奔自由是個人意志,希望中共不要迫害他的家庭。 第二段錄音時間長度17分30秒 本音源為反共義士吳榮根記者會第二段,主持人宋楚瑜發表,吳義士的舉動證明了,大陸的人民實際上亦唾棄共產制度,若有機會就會投奔自由,第二為中華民國實行三民主義的成就已在大陸同胞的心中產生深遠影響,第三點是讓海外僑胞更深的認識到,中共的現況是讓中國人所無法容忍的,第四點是讓世界認識到中共並非中國人民所歸向的政權。吳榮根回答記者提問,表示中共士氣低落,並在各地皆有各種起義活動。
民國70年中共留學生李天慧投奔自由記者會
1981/12/29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在台北該會大禮堂舉行李天會投奔自由記者會。介紹起義來歸的中共留美生李天慧,在記者會中李天慧談到投奔自由的經過、演奏大提琴,談到中共培育音樂人才措施等不公平的制度。也一一回答與會記者的提問。
楊慶鏘醫師記者會
1980/10/05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大陸在共產黨的統治下,醫療技術及設備都不健全,赤腳醫生因而產生,而農民的醫生就是這些赤腳醫生。臟器的更換更是駭人聽聞,都是拿已過世的人之臟器來替換的,可見對於人是非常不尊敬且對人的生命毫不在意。而大陸共產黨所說的四個現代化都是空喊口號而已,人民久而久之已失去信任。從楊慶鏘醫師投奔祖國的懷抱,便可了解大陸對於人民健康的隨便以及漠視。
歡迎楊慶鏘女兒-楊敏小朋友專輯
1980/10/05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中廣兒童合唱團演唱歡迎楊敏小朋友及其父母楊慶鏘夫婦一家人,說到楊敏小朋友的個性活潑,但偶爾也會想一個人玩耍,目前年齡3歲半,她希望在台灣可以受到良好教育,可以跟很多小朋友互動玩樂。大陸的教育,在6歲前對兒童非常刻薄,也沒有甚麼玩具,因為玩具昂貴,所以寧可省下來花在吃穿上,不像台灣對兒童非常大方。
訪問楊慶鏘醫師談匪區醫療
1980/10/05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楊慶鏘醫師一開始談台灣醫療的進步,他說這是早已知曉的事情,在大陸對台灣的了解是從影片得知的。台灣是個物產豐富、風景美麗的寶島,這是楊慶鏘對台灣初步的印象,而後就到美國去了。由於對共產黨的厭惡,在美國時就決定要回歸祖國。楊醫師談到大陸醫師會互相爭鬥,尤其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醫師濫用權力。也因為如此楊慶鏘醫師也曾遭到歧視過。醫療人士培養的都是懶人不是專業的人,其中也因為經濟不濟的關係,無法有任何的進步。
楊慶鏘太太談中國婦女及婚姻生活
1980/10/05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本音源為請到楊慶鏘太太談中國婦女及婚姻生活。楊太太說大陸婦女一般都是在工作的,跟先生一同工作,因為這樣才可以維持一個家庭的生活家計。她們從事各式各樣的工作,賣勞賣力的工作都有。楊太太是在醫院從事會計的工作,在照顧小孩又要工作的時候,會帶著小孩到工作單位的托兒所,最大可到4歲。另外也了解到大陸廚房掌廚的狀況,對於一個雙薪家庭來說是很吃緊的,有時候挺隨便,能夠充飢就可以了。在大陸市場買菜是件很麻煩的事,因為供不應求,晚去就買不到了。而糧票也是有期限的,在一年內一定要用掉。因大陸人口過多,限制生育已是近幾年的事,一個家只能生一個孩子,甚至沒有孩子的還有獎勵。結婚的年齡也需要受到限制,女性25歲以上男性30歲以上的才能結婚。
反共義士談春節
1978/02/08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主持人節目介紹;00分00秒~02分14秒 訪問劉承思:02分14秒~12分44秒 訪問李顯斌:12分44秒~25分43秒 張美雲獻唱:25分43秒~28分54秒 訪問邵希彥:28分54秒~35分53秒 訪問高佑宗:35分53秒~45分~40秒 訪問范園焱:45分40秒~55分11秒 記者專訪劉承思、李顯斌、劭希彥、高佑宗、范園焱等五位反共義士,來談談他們是如何度過春節及投奔後的生活,是否有別於過去在大陸的生活模式。28歲的中共空軍上尉飛行員李顯斌,駕駛著俄製伊留申輕轟炸機,由杭州筧橋機場飛抵桃園空軍機場投奔自由,從此展開他另一個人生;訪問過程中談及與妻子張美雲春節的生活。記者依序訪問諸位反共義士所過的春節生活。
目前在
1/2
最前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跳轉至:
用Firefox 52 ESR瀏覽本網站
全國大專院校愛國歌曲合唱選集:第一集
段九餘書畫展
`吸毒擁槍自重國家級跆拳教練 斷送大好前程`
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館地址:
10001
臺北市中山南路
20
號..最佳瀏覽解析度為
1024x768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