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站導覽
|
相關網站
|
連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行動版
|
English
|
進階查詢
熱門點播
最新上架
Live節目表
使用說明
常見問答
全部
電視新聞
戲曲節目
廣播節目
戲劇節目
人物傳記
記錄片
留聲迴音
人文關懷
文學藝術
寰宇世界
健康人生
財經管理
公益影片
活動論講
全部
電視新聞
台視新聞
大愛新聞
華視新聞雜誌
國圖國際媒體報導
戲曲節目
歌仔戲
客家戲曲
京劇
其他地方戲曲
北管曲牌
愛國歌曲
南管
廣播節目
人物專訪
名人演講
兩岸論壇
國語廣播劇
歷史人物廣播劇(國語)
歷史人物廣播劇(閩南語)
小說選播(國語)
國家圖書館 空中博覽會
國圖不遠 近在眼前
戲劇節目
中外電影
電視劇集
傳統戲劇
人物傳記
作家身影
藝壇大師
政界風雲
財經人物
科學巨擘
其他人物
大愛人物誌
歷史人物
記錄片
臺灣原住民
王璞先生之作家錄影傳記
大愛全紀錄
環境生態
王璞先生拍攝藝文活動紀錄片
客家在後山-韓筆鋒導演作品系列
臺灣客家-彭啟原導演系列作品
實況─外賓訪華紀實
實況─反共義士講話
實況─黨政會議
匠人魂
留聲迴音
名人訪談與講話
名人餘音-國父孫中山
名人餘音-蔣中正
名人餘音-蔣宋美齡
名人餘音─嚴家淦
名人餘音─蔣經國
名人餘音-李登輝
名人餘音-謝東閔
名人餘音─孫運璿
名人餘音─俞國華
名人餘音─何應欽
名人餘音─林森
名人餘音─谷正綱
名人演講─宋楚瑜
名人演講─邱創煥
名人餘音─蔣緯國
名人餘音─薛毓麒
名人餘音-蔣彥士
名人餘音-高魁元
名人餘音-李元簇
名人餘音-朱匯森
名人餘音-朱撫松
名人餘音-王昇
名人餘音-林洋港
名人餘音-李煥
名人餘音-胡適
名人餘音-陳立夫
名人餘音-張道藩
名人餘音-梁寒操
名人餘音-黎世芬
名人餘音-鄭彥棻
名人餘音-蔡維屏
名人餘音-孫 科
講座與實況
人文關懷
環境生態
社會百態
看見幸福的力量
經典.TV
地球的孩子
文學藝術
音樂
舞蹈
藝術
建築
文學
語文俗諺
悅讀浮世繪
愛荷華作家劇場
國家圖書館.特藏多寶格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開卷好書獎.得獎作家BV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詠春.閱讀詩之美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好好享一夏.臺灣文學與電影
百年千書經典必讀
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
冬季閱讀-「冬天來了,春天不遠」:閱讀西方
春天,跟著詩去旅行
愛悅讀
明代風華:明代名賢尺牘講座
百代存風雅-唐宋八大家
2014春天讀詩節-詩情畫意讀臺灣
啟蒙者的身影—世紀之交的六大人物
閱讀經典.培養英文閱讀力
抒情與寫意:古典戲曲裡的愛戀與盟約
從神話傳奇到人間現實-斟品西洋文學
感動的時刻:最美好的讀詩體驗
葉嘉瑩教授唐宋詞賞析
故事裡的人生風景—明清經典小說導讀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
閱讀西方:藝術與文學的饗宴
上窮碧落下黃泉-想像力如何在詩中馳騁
君臨天下 ─ 歷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旅行方程式:經典遊記的想像與建構
掌握先機:解讀管理新思維
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
紅裙之外
采采詩經
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
眾生喧譁
輕舟已過萬重山
詠歎.樂未央
細說江湖
與自然同行
桃李春風一杯酒
舌尖上的繆思
爭鳴千秋
西洋文學中的大時代
觀物自得
宮闈音聲
筆尖上的花花世界
情為何物
寰宇世界
臺灣史地
中國史地
世界史地
民俗慶典
文化研究
健康人生
醫學病理
保健人生
心理諮商
財經管理
商業財經
企業管理
財經人物
公益影片
公益短片
圖書館服務
國家圖書館館史
古籍數位資源創意教育推廣計畫
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成果推廣課程計畫
新時代圖書館的空間規劃與設計
Foreign Scholars Workshop
博碩士論文
活動論講
活動紀錄
專題演講
學術論壇
科普講座
第八次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會議
圖書館與國家競爭力--2010論壇
第四次全國圖書館會議
讀享.讀饗-駐訪愛荷華之臺灣中文小說家文學講座
『書』服看電影 快樂一夏!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臺灣漢學新世紀-漢學研究中心三十周年學術論壇
寰宇漢學講座
臺灣歐盟論壇
知識全球化與圖書館發展新典範國際研討會
RDA工作坊
臺灣漢學講座
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
流.留南島 踏浪世界-東南亞與大洋洲南島研究學術會議
鑑藏-兩岸古籍整理與維護研討會
第二屆玄覽論壇
全球視野下的漢學新藍海國際研討會
臺北.永遠向前
第四屆玄覽論壇
臺灣獎助金
國家記憶與檔案管理
公務行政
華語語系與南洋書寫
操控媒體
道教與地方宗教
2020王雲五國際自學力論壇
第七屆玄覽論壇
留聲迴音
>>
講座與實況
共
150
筆
三民主義講座
顯示筆數:
20筆
40筆
60筆
節目名稱
出版/播出日期
播放範圍
簡介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60: 蔣總統論古代經濟思想
1978/04/06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60 講員:陶希聖 講題:蔣總統論古代經濟思想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我們邀請陶希聖先生,主講總統蔣公論中國古代經濟思想。 總統蔣公離開我們現在已經是3年了,和我們懷念蔣公的時候,統計起來蔣公對於經濟思想跟經濟政策,有一個很遠的根源、就是蔣先生是從中國古代的經濟思想,運用到現代的經濟思想跟經濟政策,所以今天我想討論這個總統蔣公論中國古代經濟思想。 我們很知道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只是倫理哲學或是政治思想是法律思想的一部份,中國古代沒有一個獨立的系統,叫做經濟學,所以經濟思想就是倫理思想或是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的一部份,古代也有論這個商業跟市場的這個學問,但這個學問呢,大都是從兵學來的,大家都知道、關於商業跟市場的學問,以前有一個陶朱公,陶朱公本來是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稱霸滅吳以後他就到了齊國陶這個地方去,改姓朱,所以叫陶朱公,他這個商業跟市場之學呢,還是從兵學來的,所以商業跟市場學也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學說或者思想系統。 總統蔣公他論這個古代經濟思想,是從倫理政治哲學著手的,從這個裡邊提示一個經濟思想體系,所以我今天就從這個經濟思想體系,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9: 總統蔣公論教育改革
1978/03/30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9 講員:程維賢撰稿 講題:總統蔣公論教育改革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出的題目是總統蔣公論教育改革,是由國立台灣大學教授程維賢先生主稿。 各位聽眾,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隨著時代進步,與社會需要而改變其方針,充實其內容,教育也是從舊社會瓦解中建立新社會的唯一方法,所以總統蔣公自來對教育就特別重視,對國家教育革新,無不大力以赴,茲就其歷年來所發表的專論與訓詞中有關教育改革部份,綜合為下列幾點略加闡述: 一、教育的本意,總統蔣公教育思想充實而美滿,他對教育本質曾有深邃的提供,他說:教育的意義是什麼,從字義上分開來說,教就是教導,育就是養育,合起來講教育就是一面教導一面養育,教和育是要兼行並施,才合乎教育本意,教著重在一切學術技能與做人的道理之傳授與實習而言,育著重在體魄精神、道德和生活的保育跟訓練而言,教和育雖然是兩件事,但是彼此時有密切關聯,必須並重兼顧、同時實施,才算完全教育。 二、教育成敗關係國家存亡,總統蔣公認為,教育是國家命脈之所繫,民國26年7月,在廬山暑期訓練團對學員講述教育問題的時候曾經說,教育就是一種國力,而且是國力中的原動力,一個國家的武力失敗,只要人心不死,最後還能復興起來,若是一國的教育根本失敗了,國家喪失了靈魂,則不僅亡國而且一定滅種,這樣國脈也就斷絕了。蔣公又曾引用國父的話來說明教育和國家生存發展的重要性,他說:國父曾說要中國不亡,而且能有次序的建設唯有振興我們的教育,那才是根本的辦法。 三、過去教育的缺點,教育是立國的根本,關係國家命脈,因為過去教育辦理的不盡完善,影響了國家的發展和現代化,蔣公在其所著,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中,痛切的指出,過去教育的三個根本缺點: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8: 總統蔣公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
1978/03/24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8 講員:郭為藩撰稿 講題:總統蔣公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出的題目是總統蔣公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是由郭為藩先生主稿。 各位聽眾,總統蔣公生前對教育工作非常重視,所以經常有很多提示,尤其是蔣公從很早開始就對教育的意義和我國教育發展的重點,有他獨特而睿智的一貫看法,自成完整的思想體系,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就是總統蔣公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一部份。民族精神教育雖然很早就有實質的存在,在對日抗戰開始的前後,總統蔣公激發我們要實施喚醒國魂的革命教育時,就曾經諄諄訓示,關於民族精神教育這個名詞,似乎是蔣公最先應用,而在民國41年以後才流行起來,事實上很多國家都有類似性質的教學活動,卻沒有完全相等於民族精神教育的名稱,所以要把握我國民族精神教育的意義跟實質內涵,不能不對蔣公提倡民族精神的深意有所認識。 總統蔣公在民國40年12月1號主持總統府國父紀念月會的時候,曾經指示關於改造教育問題,我最近在教育與革命建國的關係,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以及指示四維八德之生活化、行動化、社會化和改造教育,與變化氣質的講詞裡都曾經再三反復的講述,這幾篇講詞裡所特別強調的就是恢復民族精神教育,注重生產教育與勞動教育,這在施政計畫綱要裡,也已經條舉了出來,所望教育部門主管同意,能夠參照我的講詞,再加確實研究,務期全力推行,於是教育部就遵照這一項指示,於民國41年3月與4月,先後公佈中小學學生實施生產技能訓練辦法大綱,戡亂時期高中以上學校學生精神軍事體格以及技能訓練綱要,並將民族精神教育、生產勞動教育、文武合一教育列為教育工作三項重點,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軍訓,也在這個時候恢復。其次,談到民族精神的意義,民族精神教育這個名稱雖然是最近25年以來才廣泛流行,可是民族精神一詞,早在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講演中就已經出現,國父曾經一再的強調,用民族精神來救國,曾說:我們今天要恢復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復民族的精神,我們想要恢復民族的精神,要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要我們知道現在是處於極危險的地位,第二個條件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7: 蔣總裁的國防思想教育
1978/03/16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7 講員:蔣緯國 講題:蔣總裁的國防思想教育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我們特別邀請三軍大學校長蔣緯國先生,播講蔣總裁的國防教育思想。 各位聽眾朋友,這一個課題是向各位報告,蔣總裁的國防教育思想,下面共分總體國防的意義和國防教育的內含兩章來說明,最後再作一個結論,因為本講是針對著非軍事性的大眾所作,所以有關軍事教育體制和戰略與戰術教育兩章就省略了,現在讓我們先來討論一下總體國防的意義。 人類為了求心物,雙重的安全,換言之就是求生存、求舒適以及求人性心靈尊嚴之保障,漸漸地擴大了群體的範圍,由家庭而家族、宗族、國家進而形成了國家集團,又為了保護國家或國家集團的安全,因而有了國防或者聯盟防衛的設施。 人類文化是講求集體求生的,而求生則包括了求生存、求生活和求生命,所謂國防就是群體自衛的能力,也就是其求生得保障,或者說求生保障的最後一張王牌,蔣總裁曾在國防研究要旨這一篇訓詞中說,引起「沒有國防,就沒有國家可言,而且沒有國民的生存安全可言」引止,總裁曾經說,引起「國防不是單純軍事性的,通常所謂國防的含意亦指保衛國家領土,人民主權所採取的一種戰爭準備,我們可以更簡單的說,國防就是戰爭」引止,他又說引起「但這裡所指的戰爭是指含有政治的、經濟的、心理的諸種聯合周圍的戰爭」引止,又說引起「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6: 蔣總統對青年的教育
1978/03/02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6 講員:李煥 講題:蔣總統對青年的教育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李煥先生,來為您主講蔣總統對於青年的教育。 各位聽眾朋友,教育部同中國廣播公司聯合舉辦蔣總統學術思想講座,邀請我本人來跟各位聽眾朋友講話,我今天講的題目是蔣總統對青年的教育。那麼知道蔣總統與青年結成血肉相連的深切關係是開始於民國13年黃埔軍校創建的時候,50年來他對於青年的教導和培養是身教與言教並重,他的內容真可以說是煙海浩瀚、燦爛齊備,現在我謹就建軍以來選擇重要的向各位作這個報告。 民國13年中國國民黨完成大改組,第一件大事就是創辦黃埔軍事官學校,國父中山先生把這個重大的責任付託給蔣總統,以當時革命環境而言,蔣總統黃埔辦校的根本任務有兩點:第一點是全體青年共同的三民主義的中心思想,以對抗共產主義的思想。第二是建立真正的革命武力,剷除軍閥打倒帝國主義,完成國父統一全國的大志宏願,基於此他對黃埔的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應變的、具有時代性的革命教育,所以他的內容首先是注意精神教育,所謂精神教育在消極方面是革除不良的思想和習慣,在積極方面就是要確立革命的人生觀,蔣總統對人生觀的體認有兩句至理名言,那就是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5: 蔣總統論民主法治教育
1978/02/23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5 講員:施啟揚撰稿 講題:蔣總統論民主法治教育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出的題目是蔣總統論民主法治教育,是由施啟揚先生主稿。 各位聽眾,今天我要講得題目是蔣總統論民主法治教育,民主與法治是現代政治的潮流,同時,也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國家現代化所追求的目標很多,諸如國民所得的提高,疾病的減少,教育品質的改進,政治制度的合理等等,其中民主與法治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指標,我們甚而至於可以說沒有民主與法治也就沒有現代化的國家和政治。 一、蔣總統對民主法治的闡揚:民主的含意非常廣泛,民主一方面是指一種觀念、理想、態度或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是指一種政治制度或權利結構的形式,在政治制度上而言,民主是政府的一種型態,通常稱之為民主政體,所指的是以民意為依歸,尊重民意的統治方式。 法治有許多不同的意義,簡單的說,凡是依照法律規定處理事物,國民及政府的重要權利義務,由法律加以規定,國家的重要行政應該依據法律來推行,政府和國民同受法律的支配,政府要依法行政,國民也應該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例如政府依法徵稅,國民也依法納稅,稅法規定之外的課徵雜稅,政府無權徵收,國民也沒有繳納的義務,這就是法治。法治是強調法定的尊嚴跟法定的遵守,所以蔣總統在43年度黨政軍業務的講評及44年度重要工作的指示中說,所謂法治不僅要守法重法,更要嚴格執法行法,務使訂出必行,但是法治應該以民主為基礎,在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在法律之內讓人人自由,對於這一點蔣總統也有深刻的闡釋,在民主原則之下,個人有其應有的權利與自由,在法治原則之下,人民和政府同樣要受法律的支配,在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民主國家所賴以綱維者,就是法律與制度,要尊重法律與制度,更必須使之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養成一種民主與法治的風範,如此人民與政府之間,人民與人民之間,各守分紀,相互尊重,民主政治才能歷久不渝,深植根基,又說人人謹守法定的限界,使可以達到人人都有自由的境遇,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4: 蔣總統論生活教育
1978/02/16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4 講員:程 運撰稿 講題:蔣總統論生活教育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出的題目是蔣總統論生活教育,是由程 運先生主稿。 各位聽眾,總統蔣公關於教育方面的遺訓很多,他特別注重的則是生活教育,他說:今日教育,要使它發生反共救國的效用,無論是學校教育或社會教育,最要緊的是注重活教育,必須是生活與教育打成一片,他又說我們在大陸上失敗的最大癥結就是在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中不注重生活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這是今日大陸形成絕滅人倫、悲劇的來由。 總統蔣公是一位體大思精的教育思想家,正是一位躬行實踐的教育實行家,總統蔣公講到大、中、小學的教育,講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或社會教育,講到一般青年對國家社會應負的責任與應有的修養,最後總是用生活教育來做總結,用生活教育作為核心,來貫串一切的教育活動。總統蔣公指出,一國之根本,在於教育,他在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之初即主張大、中、小學應該特別重視的,第一、就是倫理,第二就是功德,他指示全國教師們,今後不僅要啟發學生智慧,尤其要在日常生活言行中,不斷地以倫理和公德,陶冶學生、親愛精誠、和平公正的德性,並由此擴大到社會,蔚為篤實踐履的風氣,使每一個國民皆能致力於禮節樂和的國民生活須知之實踐篤行,從實際生活中培養良好的品德,涵泳高尚的情操,進而激發起愛國家、愛民族的忠勇志節,總統蔣公關於生活教育的遺訓中,對於生活教育的本質推行生活教育的要旨,以及生活教育的具體內容都有明確的指示,現在分別闡述其要點如下: ㄧ、生活教育的本質,總統蔣公昭示我們,今日教育必須教與育並重,手與腦並用,尤其要文與武合一,並且指出,中國古代教育所謂禮、樂、射、御、書、數的六藝教育,藝就是教與育,腦與手以及文與武合一的教育,後來在抗戰之前,總統蔣公又將禮、義、廉、恥的四維加在社會教育,新生活運動之中,並認為這是抗戰期間收效最大的一個發明,根據以上總統蔣公對於教育的指示,可知總統蔣公所指的生活教育,其本質也就是以四維為中心,注重手腦並用,文武合一,術德兼修的教育,要使生活與教育打成一片,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3: 蔣總統論革命教育的基礎
1978/02/09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3 講員:崔載揚撰稿 講題:蔣總統論革命教育的基礎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出的題目是蔣總統論革命教育的基礎,是由崔載揚先生主稿。 各位聽眾,中華民國43年總統蔣公曾在陽明山莊,講述革命教育的基礎,這一個問題,又名:革命哲學入門,其最大的目的,乃是在於闡述國父的知難行易學說,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就是我們革命哲學的本源,也就是我們革命教育的基礎,但是精神是一貫的,而所謂革命哲學入門的意義,也就是在這裡。蔣公曾說,黨是團結同志,實現革命的總機關,一切革命的力量,與革命的行動,都需要從這個機關內放放射出來,所以蔣公又特別提示,我們今後革命教育的重點: 第一、就是要強調黨政軍聯合作戰,使黨政軍在戰場上要融為一體,一如陸海空勤在戰鬥上融為一體一樣,來發揮高度的統合戰力。 第二、就是要建立一個哲學、科學、兵學相互聯繫貫通,有生命、有體系,完整而又有利的革命教育。蔣總統確認,尤其在我們今日要強調黨政軍聯合作戰的時候,更不能不建立這個以哲學、科學、兵學相互聯繫貫通的革命教育,所謂接受哲學、科學、兵學相互聯繫貫通的革命教育,這並不是說對哲學要從經史文教,對科學要從數理化電學起來,也並不是要大家對中外古今哲學,兵學諸書都能夠涉略周章,吸取記誦,而最要緊的還是研究其精義,運用其原理,事事體認,實用實踐,因此,我們要聯合作戰,大家就要有這種以哲學為基準的品格修養,以科學為基準的制式方法,以兵學為基準的戰爭技能,大家要拼命反共,要血恥復國就不問你是從事於黨務工作的,或是從事於政治工作的,都要深切的了解軍事的基本精神,都要能應用軍事作戰的戰術原則,也就是要能夠虛心的、痛切的接受這種以哲學、科學、兵學為基準的革命教育,又因此,哲學、科學、兵學實在不僅僅是軍事教育的要旨,也是每一個革命幹部所應該接受的革命教育的要旨,而且三者必須聯繫貫通,不可缺一,譬如,單有哲學的修養,而沒有科學、兵學的智能,那就等於就是一個樸實雙手的匹夫,單有科學或者單有兵學智能,而沒有哲學的素養,就更是等於一個沒有機柄的機器,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2:蔣總統論職業教育
1978/02/02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2 講員:趙筱梅 講題:蔣總統論職業教育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我們特別為您邀請到台北市西湖工商職業學校校長,趙筱梅女士,來為各位主講蔣總統論職業教育。 各位聽眾好,再過四天,就是我們農曆春節,祝福各位在大有為的政府領導之下,過得快快樂樂,貴體健康,萬事吉祥如意,再加上事事馬到成功。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現在緬懷我們偉大的總統蔣公,個人是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的,所以我想今天就總統蔣公,他老人家論職業教育來跟各位談談,就教於各位。 總統蔣公,一生革命的志業,是在實現三民主義,已達成其救人、救國、救世的宏願,但是這個畢竟是一樁千頭萬緒,艱鉅遙遠的工作,必須使人人都能夠瞭解主義、信仰主義,發為博施濟眾的願行,共同參與此一救人、救國、救世的革命行列,這才有成功的一天,那麼一部博大精深的三民主義,怎麼樣才能夠使人人瞭解跟信仰呢?一件轟轟烈烈的革命大業、怎麼樣才能使人家樂於犧牲、奮鬥呢?這一啓迪民智造成時勢的力量,自然就是教育的任務了。總統蔣公在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曾說,總理深知要達成國民革命的目的,必須喚起民眾,而教育更是喚起民眾共同努力與革命建國事業的唯一方法,因此,蔣公一生偉大的事業,可以說大半都是執寄於教育中,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1: 蔣總統論成人教育
1978/01/26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1 講員:蔡保田 講題:蔣總統論成人教育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我們特別為您請到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蔡保田先生主講蔣總統論成人教育。 蔣總統論成人教育: ㄧ、成人教育的重要,總統蔣公在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中,對於成人教育的重要性,曾有一段極為懇切而明白的訓示,今日的學校教育,讓一個學生從小學升中學,從中學升大學,大學畢業之後,彷彿不必再受什麼教育了,其實,一個大學畢業生進到社會最初一階段,他的學養並沒有成熟到一切問題都能判斷,一切工作都能擔當的程度,到了第二階段,他對於其所擔任的工作,是熟練了,但是像今日科學進步的悉熟,社會變動的強烈,他十年前、五年前、甚至兩三年前學習的東西,到了四年、五年甚至兩三年後,便不夠用了,他要適應新的環境、新的事物和新的技術,必須再受教育,這是告訴我們,自小學而最後至大學畢業的青年來說,雖然受了約十六年的學校教育,但當到社會服務一段時間後,就會自然的發現所學得知識不足,而應再受成人教育。 總統蔣公又說,那些沒有升學的中學生,或小學生呢,從兒童到少年,從青年到成年就更有再受教育的必要了,因此,對於接受學校教育比較短的國民來說,一旦進入社會,尤其需要接受教育,可見一個人應當做到老,學到老,也就是說學習絕不限於兒童或青少年,中年或老年人都同樣的需要學習,所以中外許多先進的教育家們,都曾研究設計,並提供很多機會與設施,以便利成人的學習,以促進世界文化不斷地進步,可見成人教育的重要了。 二、成人教育因為教育的主流,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0: 蔣總統論國民教育
1978/01/19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50 講員:葉霞翟撰稿 講題:蔣總統論國民教育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出的題目是蔣總統論國民教育,是由葉霞翟女士主稿。 各位聽眾,國民教育是國家規定每一個國民應受的基本教育,所以受國民教育是每一個國民的權利,也是每一個國民的義務,我國過去規定國民的基本教育,是6歲到12歲,到民國56年6月27號,總統蔣公在國父紀念月會上指示政府首長,要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蔣公認為現在世界各國,國民的文化水準日高,我們不能滿足於六年義務教育的現狀,況且我們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成就,也急需要提高國民的道德、知識、和技術的水準,以與世界先進國家並駕齊驅,總統蔣公這一項延長國民教育為九年的指示,實在是高瞻遠矚,為復國建國奠基工作的賢明決策,政府遵照總統蔣公的指示,毅然下定決心,排除一切困難,諸如經費的籌措,增班設校的規劃,師資的訓練等,經一年的妥善籌劃,乃於民國57年度開始,先在台灣及金門地區實施,到這個時候,我國的國民教育就從原來的六年延長為九年,教育是復國建國的根本,而國民教育又是建設現代社會、復興民族文化之張本,所以總統蔣公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時,特頒革新教育注意事項手令,指示此次國民基本教育的延長,不僅需視為國民教育水準之提高與擴充,而尤應視為整個國民教育革新之起點,同時指示今後國民教育革新的重點與原則: 一、國民小學教育應以倫理教育、生活教育為主,以四維八德故事,以及先賢往哲格言、生活規範,涵濡浸潤,培養其仁愛誠正的人生觀,使小學生大之能知孝親敬長、尊師重道、合群愛國;小之能培養花木不摧折搖撼、愛護牲畜、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9: 蔣總統論教育的方法
1978/01/12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9 講員:黃昆輝撰稿 講題:蔣總統論教育的方法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出的題目是蔣總統論教育方法,是由黃昆輝先生主稿。 各位聽眾,總統蔣公認為教育的要務,在於使學者能夠變化氣質,以養成健全的人格,從而實現建國的理想,為達成這個目的,必須任用適當地教育方法,才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總統蔣公有關教育方法的訓示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點,第一、從力行以求知,第二、運用科學的精神與方法,第三、教育與生活打成一片,以下分別恭述其要點: 一、力行以求知:總統蔣公最重視力行,認為致知在於力行,不行不能知,換句話說,任何的真知實事,都是從力行而來,要獲得真知識,捨力行而外,沒有其他途徑可尋,蔣公一再訓勉我們要至良知,宇宙之間有物質也有精神,有精神的存在就有心意的存在,有心意就有良知,不過有了良知需要能致,致的功夫就是力行,力行就是要實現良知,如果我們只講良知,而不講致,那就和宋儒一樣,不免流於空虛,王陽明先生在良知之上加一個致字,就是要我們從個人良知到事物上,確實體驗,所以說致良知,就是要我們以力行來實現自己的理想,總統蔣公更進一步的說,古今以來,宇宙之間,只有行字才能創造一切,唯有力行不懈,我們才能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也才能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行和動是不相同的,動並不就是行,我們通常講的行動,雖然把行與動連在一起,其實這個行動所指的就是行的意思,大體上說來,行是經常的,動是臨時的,行是必然的,動是偶然的,行是自發的,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7: 蔣總統論師資
1978/01/05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7 講員:雷國鼎撰稿 講題:蔣總統論師資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講的題目是蔣總統論師資,是由雷國鼎先生主稿。 各位聽眾,總統蔣公訓示,教育乃是國家民族的精神與文化,以及永久的生命根基之所托,所以教育的優劣成敗即是國家民族興亡盛衰最大的關鍵,又說,要昌明教育必先確立師資,師資本身有了可遵之道,學生青年和一般民眾自然相觀而善,可見學生品德之良窳,社會風氣之隆污,學校教師實為關鍵人物,現在我們僅依照總統蔣公遺訓,談一談教師的學識、品德、教學及職責: 第一、學識:教學活動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擔任教學工作的人,一方面要有廣博的知識,和獨到的見解,一方面也要有優良的方法和親切的態度,所以當教師的人必須具有普通與專門兩方面的學識。所謂普通學識,乃是指為學、治事、待人、接物的知識,凡屬上述四種知識的書刊,都應該廣為瀏覽,並且躬行實踐。蔣總統昭示,時代的進步日速,學識的領域無限,一天不學就會落伍一天,所以為學的秘訣在於一個勤字,執教鞭的人,豈可一日不求新知。蔣總統說,治事乃治心治身的目的,而治身則為治心治事的歸結,可知行事與立身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凡立身剛毅、勇敢、廉潔、正直的人必定行事誠懇、果決、公平、客觀,所以治事的要訣在於一個慎字,待人接物貴在誠實,凡誠之所至,天下當無不成之事,蔣總統闡釋,誠字的意義,則是擇善固執,貫徹始終的意思,因為唯有誠乃能盡己之性、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唯有誠乃為物之始終,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8: 蔣總統論教育與建國
1978/01/05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8 講員:劉 真撰稿 講題:蔣總統論教育與建國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出的題目是蔣總統論教育與建國,是由劉 真先生主稿。 各位聽眾,蔣總統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所以自領導國民革命以來,就對教育文化工作非常重視,關於這一方面的專注和訓詞,尤其是以論及教育與建國者為最多,茲僅就此一範圍略加闡述: ㄧ、教育應該以樹立中心思想為第一,總統蔣公早在40多年以前就曾經特別指出,中國必須有一個中心思想,才能立足於世界,關於教育文化方面,民國20年2月兼任教育部長時,對教育部同仁第一次的訓話便說,教育部是全國教育的總機關,亦即是確定我們國家百年大計的總機關,我們教育部各位同志,都負有這樣重大的責任,我們立國的基礎,以後就在教育實施的方針,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主義觀念,沒有一個中心的信仰,教育的效力是一定發生不出來的。 民國40年9月,蔣公在陽明山莊講教育與革命建國的關係時,更剴切的昭示,過去教育的失敗,實在是由於沒有能夠樹立三民主義的中心思想,因此蔣公時常勉勵一般教育界人士,要正心誠意來認識三民主義,樹立以三民主義為中心的思想系統,要知得真、信的堅、說得明白,就要做的確實,要生死不渝、信仰到底,越是國家或個人在危及存亡的時候,越是要堅定對於主義的信仰,就越能夠發揮信仰的力量,來克服一切困難。同樣,在文化學術方面,不僅沒有樹立三民主義的中心思想,反而完全盲目的崇拜外國,毫無別則的介紹和接受外來文化,所以蔣公認為要使教育完成建設國家的使命,必須先要樹立起三民主義的中心思想,我們也可以說,世界上的力量實在是以思想的力量為最大,一個國家民族,如果缺乏了中心思想,則將難以獨立生存於世界,過去數十年以來,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6: 蔣總統論訓育
1977/12/22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6 講員:洪 同撰稿 講題:蔣總統論訓育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講的題目是蔣總統論訓育,是由洪 同先生主稿。 各位聽眾,總統蔣公是一位偉大的教育思想家,更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實行家,他對國家的教育建設,不僅是政策上的領導,他更親自創辦,並且主持了許多教育機構和訓練機構,作育後近培植人才,這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 蔣公對教育問題非常重視,他對我們當前教育的缺失,曾經做過精闢的檢討,他對我們今後教育的方向,更有過明確的指示,訓育是教育的重要一環,也可以說訓育和教育是一體兩面的事,蔣公生前,對於教育問題的闡述跟指示,可以說是浩如瀚海,在其中有關訓育方面的問題,他也有非常精髓的見解,現在茲就訓育的意義、訓育的目的、訓育的內容和訓育的方法四方面,將蔣公的指示分別作一報告: 第ㄧ、什麼是訓育,訓育的意義是什麼?何為訓,蔣公說:訓就是訓話,也就是說明,說文解字也說,訓說教也,所以訓可以說是一種教育的方式。何為育?蔣公說,育就是養,養得意義就是保育,具體的講就是要給他生活必需的東西,要教他基本生活的方式,所以育可以說是一種教育的目的,關於教育的意義,蔣公曾說,所謂教育,原係包括教與育,兩種事而言,教是著重一切學術技能與做人的道理之傳授與實習而言,育是著重體魄精神道德和生活的保養與訓練而言,教與育雖然是兩種事,但是彼此,實有密切的連帶關係,這裡所說有關體魄精神道德和生活方面的保養和訓練,以及做人的道理之傳授與實習,可以說都是訓育的範疇。 第二、為何要訓育,訓育的目的是什麼,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同樣可以引述總統蔣公對教育的目的的看法。蔣公說,教育的對象是人,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教人做什麼呢?首先要教人做人,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5: 蔣總統論教育內容德智體群
1977/12/15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5 講員:吳寄萍撰稿 講題:蔣總統論教育內容德智體群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講的題目是蔣總統論教育的內容,德智體群,是由吳寄萍教授主稿。 各位聽眾,我國學校教育,自清末廢科舉興學校以來,關於學制、課程、教材等設施,大部分都是模仿西洋教育的成規,所以各級學校的教育內容,也不出德智體三育的範圍之外,蔣總統高瞻遠矚認為我們中國,自有我國的歷史、文化、民族性和中華民族現實的環境與需要,僅設三育課程,由不能達成復國建國的任務,他於是提倡教育的內容應該包括德育、智育、體育和群育。一個人要作獨立自由的現代國家的國民,一定要完全受到這四育,這四育合起來才是健全的教育,近數十年來,蔣總統曾不斷地指示教育當局,學校教師要建立四育平衡發展的教育,蔣總統對於四育的示意和重要性,以及實施方法都有獨特的創見: 第一、 德育是什麼?德育就是品德人格的提高,蔣總統對於德育的這一個定義,不但有深邃的含意,而且還有創造性,也是中外教育家對於德育的解釋,還沒有如此完美的。我們所要注意的乃是在於「提高」兩個字,蔣總統肯定人的品德和人格,生來就是高尚的,在加以德育的教育,使之更提高、更光輝,蔣總統曾引徵大學裡的一段話,來說明德性是與生俱來的,他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三句話就是大學的三大綱領,天地父母生了我們下來,就有一種天賦的德性,這就是明德,明德本來是人生所本來具有的,又說,良知為我們每個人天性所固有,不待外求,而這種明德應當怎麼樣才能夠提高呢?那就要靠教育的力量,蔣總統又依據中庸裡所說的三句話,把德育的意義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4: 蔣總統論教育目的
1977/12/08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4 講員:葉學志撰稿 講題:蔣總統論教育目的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講的題目是總統蔣公論教育目的,是由葉學志先生主稿。 各位聽眾,教育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措施的方針,是考核教育成績的標準,教育必須要有目的。總統蔣公說,我們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目的,各位從事教育,首先要問我們教育要教些什麼,授教的必須學習的是什麼,我們要教出怎樣的一個人,能擔任怎樣的一種事業,這是我們教育家在辦教育以前,人人要確定的最緊要的根本方針,如果事先沒有一個確定的方針,我們教人就沒有目的,教出來的學生究竟作怎樣一種人、作怎樣一種事,都沒有目標,這就是無目的的教育,是害人害國的教育,在這段訓示中,可以看出總統蔣公對教育目的是非常重視,而且指明教育的目的應該包括兩個重點,第一是教出來的學生是怎樣的一個人,第二是教出來的學生能擔任怎樣的一種事業。為了闡明總統蔣公對教育目的的啟示起見,茲分別探討如後: 一、教出來的學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的目的第一重點是培養學生,成為合乎教育理想的人,根據總統蔣公的看法,合乎教育理想的人是從教育培養出三民主義新中國的國民,是重視具有三民主義信仰的國民。總統蔣公說,一個人的教育問題不只是如何增進一個國民知識能力、道德健康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如何建立一個國民的共同信仰問題,這共同信仰的思想就是三民主義,總統蔣公並且闡明三民主義的本質就是倫理、民主與科學。總統蔣公說:我得首先說明的就是這裡所指的倫理、民主和科學,並不是替代三民主義各個的名詞,而是說倫理、民主和科學是三民主義的精神所在,也是達到三民主義必經的途徑。換言之,這就是三民主義的本質,而且是實行三民主義時絕不能脫離的三個範疇,否則三民主義就會變質,甚至失之毫釐、謬之千里了,又說每個人都知道博大精深的三民主義,是我們建國的最高準則,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3: 蔣總統論公民教育
1977/12/01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3 講員:張載宇撰稿 講題:蔣總統論公民教育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講的題目是蔣總統論公民教育,是由張載宇先生主稿。 各位聽眾,今天播講的題目是蔣總統論公民教育,播講的內容分為公民教育的意義、公民教育的內含、學校公民教育的重要措施、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務四點: 一、公民教育的意義:公民教育是國家為培養國民成為現代健全的公民而實施的一種基本教育,從理智的啟迪,情緒的誘導,習慣的養成各方面,塑造高上品德,修己善群的個人,以便於能夠群策群力,促進社會的繁榮進步,國家的富強康樂,蔣總統對於公民教育極為重視,在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中說,公民教育的範圍是很廣的,他一方面包括著開會得方法、選舉的制度和方法、政府組織和職能、法律的常識和守法精神,一方面也包括著作一個好公民,所應有的技能態度和作風,公民教育不只是灌輸知識,更要使其了解中國倫理習性,父慈、子孝、兄友、弟愛、夫義,婦順的六項正德,乃是作中國國民的人,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同時亦要改變學生的性格與行為,使其適應獨立自由國家的生活,公民是對國民而言的,一個國民已經達其法定年齡,依法享有公民權力,並且附有公民義務者為公民,公民教育也是對國民教育而言的,不過公民雖然指成年的國民,公民教育並不是指成年的教育,必須在國民教育中奠定基礎,公民教育與國民教育目標相同,而重點與範圍不同,公民教育重在陶冶優秀的公民,國民教育重在造就健全的國民,國民教育為強迫性的義務教育,有年齡上的限制,以學校為實施範圍,公民教育可以包括整個人生,其實施不限於學校,而廣泛的及於家庭和社會,可以說國民教育以公民教育為中心,而公民教育則為國民教育的加強與延伸。 二、公民教育的內涵:公民教育雖然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主要階段還是在學校,因為只有在各級學校中,才能夠有計劃有步驟的去實施,當前學校有關公民教育的基本課程,在國民小學為生活與倫理,國民中學為公民與道德,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2: 蔣總統論科學文化
1977/11/27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2 講員:閻振興撰稿 講題:蔣總統論科學文化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講的題目是蔣總統論科學文化,是由閻振興先生主稿。 各位聽眾,總統蔣公生平對科學文化極為重視,對科學與中華文化之淵源有精深之研究與詳確之提示,民國23年9月,在廬山軍官團講大學之道,民國25年3月,在南京陸軍大學講中庸要旨,以後合併,並且經過多次修訂為 科學的學庸,詳盡說明在中華文化中所包含由內而外,由近及遠,研幾窮理,做人做事,立德立業的根本科學道理。24年講科學的道理,說明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的重要,並指出大學為中國固有的科學方法論。此後,對科學文化先後繼續有所提示,茲摘要分述如後: 一、科學與中華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以倫理、民主、科學為內含的三民主義,因倫理所以盡己之性其本在於人,民主所以盡人之性,其道在於義,科學所以盡物之性,其效在於智,這一種誠己人也、誠物志也,而達人義也的文化,就是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揭開我們的歷史, 從包犧氏作結繩而罔罟,神農氏累弄之立皇帝堯舜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致斷木為杵,掘地為臼,上棟下雨,以待風雨, 一些聰明睿智的聖人,先後皆五成列,為後生養民,提供偉大的文化貢獻,此為我民族文化所賴以持續發展的關鍵,特別在中古時代,例如指南針、渾天儀、印刷術、火藥、陶瓷等等的發明,為我們留下了科學文明,優良文化發展的史蹟,至於大學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程朱是格物致知與窮理盡興之意,曰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都為我們提供了現代科學進步的精神和方法,只是一些陋儒以為,百工末技,乃狀不博而不為,所以使我們的科學文化一步步落後衰墜,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1: 蔣總統論文藝
1977/11/17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
CLOSE
蔣總統思想廣播講座-41 講員:趙友培撰稿 講題:蔣總統論文藝 這一節蔣總統學術思想廣播講座,今天播講的題目是蔣總統論文藝,是由趙友培先生主稿。 各位聽眾,我今天要對各位講的題目是蔣總統論文藝,蔣總統是我們民族領袖,也是世界偉人,他不但在政治軍事各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對於文藝也有高深的修養,我們中華民族本來是禮樂之邦,古時候就講求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禮是禮節,樂是音樂,屬於文藝,射是射箭,御是駕車,屬於武藝,書是語文,數是數學,屬於技藝。 蔣總統對屬於文藝的禮樂有極為透闢的見解,他說:音樂必有節奏,一定要節奏和諧才能構成音樂的高尚與優美,而音樂的節奏和禮節的節度在意義和作用上實在是一個東西,所以我們要了解禮節一定要懂得音樂,要崇尚禮節一定要重視音樂。他又說:禮的本意是節制情感,樂的本意是調和情感,所以禮的作用是節,需要有節制,樂的作用是和,貴在能調和,在這節制與調和的兩重作用之下,達到理智與情感和諧的境界,這才是禮樂的本意。 此外,蔣總統對於音樂的功用,更進一步認為,音樂能夠影響人的情緒,減少人的疲勞,解除人的痛苦,甚至影響人的血壓、脈搏和筋肉的緊張或鬆弛,成為國民心理健康的特效劑,而音樂更是群育的工具,集體演奏的音樂和集體合唱的歌曲,尤其能使參加者培養合作的精神。因此,他反對社會流行的頹廢的音樂和淫靡的歌曲,主張一定要培養民族的正氣,鼓舞戰鬥的精神,以發揚蹈厲的氣概,篤實光明的風度,貫注到音樂與歌曲,來加以修正。 談到文學,蔣總統指出,文學是傳達思想與情感的一種藝術,因為文學是思想與情感的傳達者,所以它必有其充實的內容,因為文學是一種藝術,所以它又必有其優美的形式,
目前在
1/8
最前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跳轉至:
用Firefox 52 ESR瀏覽本網站
全國大專院校愛國歌曲合唱選集:第一集
段九餘書畫展
`吸毒擁槍自重國家級跆拳教練 斷送大好前程`
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館地址:
10001
臺北市中山南路
20
號..最佳瀏覽解析度為
1024x768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