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站導覽
|
相關網站
|
連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行動版
|
English
|
進階查詢
熱門點播
最新上架
Live節目表
使用說明
常見問答
全部
電視新聞
戲曲節目
廣播節目
戲劇節目
人物傳記
記錄片
留聲迴音
人文關懷
文學藝術
寰宇世界
健康人生
財經管理
公益影片
活動論講
全部
電視新聞
台視新聞
大愛新聞
華視新聞雜誌
國圖國際媒體報導
戲曲節目
歌仔戲
客家戲曲
京劇
其他地方戲曲
北管曲牌
愛國歌曲
南管
廣播節目
人物專訪
名人演講
兩岸論壇
國語廣播劇
歷史人物廣播劇(國語)
歷史人物廣播劇(閩南語)
小說選播(國語)
國家圖書館 空中博覽會
國圖不遠 近在眼前
戲劇節目
中外電影
電視劇集
傳統戲劇
人物傳記
作家身影
藝壇大師
政界風雲
財經人物
科學巨擘
其他人物
大愛人物誌
歷史人物
記錄片
臺灣原住民
王璞先生之作家錄影傳記
大愛全紀錄
環境生態
王璞先生拍攝藝文活動紀錄片
客家在後山-韓筆鋒導演作品系列
臺灣客家-彭啟原導演系列作品
實況─外賓訪華紀實
實況─反共義士講話
實況─黨政會議
匠人魂
記錄片
留聲迴音
名人訪談與講話
名人餘音-國父孫中山
名人餘音-蔣中正
名人餘音-蔣宋美齡
名人餘音─嚴家淦
名人餘音─蔣經國
名人餘音-李登輝
名人餘音-謝東閔
名人餘音─孫運璿
名人餘音─俞國華
名人餘音─何應欽
名人餘音─林森
名人餘音─谷正綱
名人演講─宋楚瑜
名人演講─邱創煥
名人餘音─蔣緯國
名人餘音─薛毓麒
名人餘音-蔣彥士
名人餘音-高魁元
名人餘音-李元簇
名人餘音-朱匯森
名人餘音-朱撫松
名人餘音-王昇
名人餘音-林洋港
名人餘音-李煥
名人餘音-胡適
名人餘音-陳立夫
名人餘音-張道藩
名人餘音-梁寒操
名人餘音-黎世芬
名人餘音-鄭彥棻
名人餘音-蔡維屏
名人餘音-孫 科
講座與實況
人文關懷
環境生態
社會百態
看見幸福的力量
經典.TV
地球的孩子
文學藝術
音樂
舞蹈
藝術
建築
文學
語文俗諺
悅讀浮世繪
愛荷華作家劇場
國家圖書館.特藏多寶格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開卷好書獎.得獎作家BV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詠春.閱讀詩之美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好好享一夏.臺灣文學與電影
百年千書經典必讀
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
冬季閱讀-「冬天來了,春天不遠」:閱讀西方
春天,跟著詩去旅行
愛悅讀
明代風華:明代名賢尺牘講座
百代存風雅-唐宋八大家
2014春天讀詩節-詩情畫意讀臺灣
啟蒙者的身影—世紀之交的六大人物
閱讀經典.培養英文閱讀力
抒情與寫意:古典戲曲裡的愛戀與盟約
從神話傳奇到人間現實-斟品西洋文學
感動的時刻:最美好的讀詩體驗
葉嘉瑩教授唐宋詞賞析
故事裡的人生風景—明清經典小說導讀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
閱讀西方:藝術與文學的饗宴
上窮碧落下黃泉-想像力如何在詩中馳騁
君臨天下 ─ 歷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旅行方程式:經典遊記的想像與建構
掌握先機:解讀管理新思維
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
紅裙之外
采采詩經
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
眾生喧譁
輕舟已過萬重山
詠歎.樂未央
細說江湖
與自然同行
桃李春風一杯酒
舌尖上的繆思
爭鳴千秋
西洋文學中的大時代
觀物自得
宮闈音聲
筆尖上的花花世界
情為何物
青出於藍
線上導讀:2021荷家觀賞兒童影展
游於藝
愛情的模樣
舞雩歸詠春風香
追憶似水年華
唯物論紅樓——《紅樓夢》
西方女作家的多重宇宙
寰宇世界
臺灣史地
中國史地
世界史地
民俗慶典
文化研究
健康人生
醫學病理
保健人生
心理諮商
財經管理
商業財經
企業管理
財經人物
公益影片
公益短片
圖書館服務
國家圖書館館史
古籍數位資源創意教育推廣計畫
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成果推廣課程計畫
新時代圖書館的空間規劃與設計
Foreign Scholars Workshop
博碩士論文
活動論講
活動紀錄
專題演講
學術論壇
科普講座
第八次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會議
圖書館與國家競爭力--2010論壇
第四次全國圖書館會議
讀享.讀饗-駐訪愛荷華之臺灣中文小說家文學講座
『書』服看電影 快樂一夏!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臺灣漢學新世紀-漢學研究中心三十周年學術論壇
寰宇漢學講座
臺灣歐盟論壇
知識全球化與圖書館發展新典範國際研討會
RDA工作坊
臺灣漢學講座
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
流.留南島 踏浪世界-東南亞與大洋洲南島研究學術會議
鑑藏-兩岸古籍整理與維護研討會
第二屆玄覽論壇
全球視野下的漢學新藍海國際研討會
臺北.永遠向前
第四屆玄覽論壇
臺灣獎助金
國家記憶與檔案管理
公務行政
華語語系與南洋書寫
操控媒體
道教與地方宗教
2020王雲五國際自學力論壇
第七屆玄覽論壇
深耕茁壯—臺灣漢學四十回顧與展望學術論壇
與世界級館長線上相遇
世界臺灣研究與漢學研究
文學藝術
>>
愛荷華作家劇場
共
20
筆
今年四月,國家圖書館以「文學不老‧愛荷華」為題設計「現代中文小說月」系列閱讀活動,精選臺灣曾經駐訪愛荷華的小說名家,如:歐陽子、白先勇、王文興、聶華苓、林懷民、王禎和、尉天驄、東年、蔣勳、宋澤萊、楊逵、袁瓊瓊、陳映真、七等生、柏楊、楊青矗、王拓、黃凡、李昂、季季、蕭颯、張大春、駱以軍、應鳳凰等24人(依駐訪愛荷華順序排列),策畫「文學講座」、「駐訪愛荷華之臺灣小說作家展」與「駐訪愛荷華之臺灣小說作家書展」等活動,本系統就與各作家相關之生平記錄、小說作品改編之戲劇節目中已購置VOD版權或取得授權者,輯錄「作家劇場」影音特展館,邀請大家一起從戲劇中領略文學作品的的不老魅力。
顯示筆數:
20筆
40筆
60筆
節目名稱
出版/播出日期
播放範圍
簡介
來日方長-蔣勳
2007/08/25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與公...
CLOSE
視傳播美學為終身信仰的蔣勳,透過寫詩 作畫,從凝視一朵花苞徐徐綻放,釋放花的生命力,蔣勳在紙上留下一季季的繁華,看到生命綻放的能量,惜緣珍重,靜觀生命 領悟生命,領悟生命如一條長河,時而驚濤駭浪,時而低迴沉潛
白先勇作品研討會
2003/03/01
網際網路非營利性公開...
CLOSE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碩士。大學時代曾和王文興、歐陽子、陳若曦等創辦「現代文學」雙月刊,旋又創辦「晨鐘出版社」。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教授,請授中國語言文學。著有散文集「驀然回首」等兩種,小說集「臺北人」、「孽子」等多種,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等多種。2007年獲頒第二屆「元智大學桂冠文學家」獎。 (資料來源:當代文學史料影像全文系統)
專訪台大外文系教授王文興
1983/12/27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富有爭議性的作家王文興先生,代表作品『家變』、『背海的人』,其中用詞用語以及句子架構等都極富爭議性,包括了奇怪的自創辭彙、注音、三字經,使得當時在報章上連載的時候造成了兩方面極端的評價。節目中主持人向王文興詢問對於現代文學的見解,王文興對文學的表現上,認為應先考慮自身性的感受,而並非迎合讀者的看法,然而這樣做的後果相對的就是文章銷路的減少。王文興也發表了他對生活經驗的獨到看法,不用主動尋找經驗,經驗會自己來尋找本人。種種隱藏在主流文學台下的異端看法,將在節目中帶來一股新衝擊。
專訪作家白先勇
1983/08/31
網際網路非營利性公開...
CLOSE
白先勇,一九三七年生,廣西桂林人,為國民黨一級上將白崇禧之子,從小隨父母遷居重慶、南京、香港至台灣,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一九五八年在夏濟安主編的《文學雜誌》發表第一篇小說《金大奶奶》。一九六○年與陳若曦、歐陽子、王文興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雙月刊,為臺灣六十年代最有影響力之文學出版品,著有《月夢》、《玉卿嫂》、《遊園驚夢》、《臺北人》、《紐約客》、《孽子》等作品。 節目訪談內容為白先勇描述個人的生平故事,並介紹即將與蒙太奇電影公司合作,改編個人作品《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成電影的計劃,說明改編劇本與原著之間的關係,並分享文學著作躍上大螢幕的心得。
專訪作家白先勇
1982/07/01
網際網路非營利性公開...
CLOSE
『遊園驚夢』,近來改編成舞台劇,而這部小說的作者白先勇教授,這次應邀來到節目現場,談遊園驚夢改編成舞台劇的過程。這本小說和台北人是一系列的作品,而他受到崑曲藝術的啟發,將之融入小說及舞台劇內,造就了他的成功。而小說要改編成舞台劇,所要注意的細節相當繁複,可說是要把文字「形象化」,並且場景與人物用以適宜的方式帶出劇情背景的關聯,而又要在不變更原著的風味上佐以調適,可說是一項大工程。白先勇在這次節目中暢談他對角色的描繪,戲劇和小說的不同,以及舞台劇流程的編配和選角上,遇到的許多趣事與想法,並發表對這次演出的感想以及介紹,白先勇書迷必定不能錯過的廣播節目。
人物誌--柏楊傳
民89-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我們看到一個豐富精采的靈魂在滾滾波濤中屹立不搖,有太多不同的形容加在柏楊身上,一個作家觸怒兩個中國,甚至有人直指他就是醜陋的中國人,究竟怎樣的筆鋒引來如此辛辣的批評,究竟怎樣的性格行事招來十年牢獄之災,從而產生動人的詩篇。從親人、友人的訪談中,我們或許可歸納出近三十年來備受推崇及爭議的名字-柏楊的些許爭議吧!
為臺灣築夢的人
民88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電視紀錄片「為台灣築夢的人」,記錄60位在不同領域為台灣注入生命力,以夢想帶領台灣前進的「為台灣築夢的人」,看哪些人哪些夢想帶領台灣繼續前進。天下雜誌從人文歷史的角度切入,喚起共同的記憶,凝聚再出發的力量。
專訪作家白先勇
????/??/??
網際網路非營利性公開...
CLOSE
白先勇,台灣當代中文作家。生於廣西桂林,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大學時與他與台大的同學歐陽子、陳若曦、王文興、李歐梵、劉紹銘等共同創辦「現代文學」雜誌,並在此發表了多篇文章。民國52年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小說創作班進修,並獲得碩士學位。民國60年出版小說「台北人」,造成文壇的震撼,著作繁多,包括了「謫仙記」、「遊園驚夢」、「寂寞的十七歲」、「孽子」等,都很暢銷。對於重刊現代文學雜誌,為了將台灣文學的歷史做一個紀錄。新發行的雜誌會盡量保持原來風貌,第二個目的是收集當年作者的資料,以供後人做為查詢。 現代文學編輯的方針,白先生說明希望作家在寫作時,可以以創新突破的手法來寫作。訪談中,白先生也談到了關於現在文學雜誌創力的過程。
柏楊自傳
1997/09
網際網路非營利性公開...
CLOSE
柏楊,本名郭衣洞。 國立東北大學畢業,曾任東北日報社長、遼東學院講師、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台灣藝術專科學校教授,退休後專職寫作。曾獲國際桂冠詩人獎。民國39年起,從事小說創作,開始寫作生涯。先後擔任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副組長、中國青年寫件協會總幹事、成功大學副教授、臺灣藝專教授、自立晚報副總編輯。民國49年起為自立晚報及公論報撰寫雜文,揭發社會、官場黑暗面,引起廣大反應,為當道所不容而被羅織罪名繫獄九年。民國66年出獄後,擔任中國大陸問題研究員,續為中國時報及臺灣時報撰寫專欄。70年代先後應邀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印度、西班牙、德國、義大利等地訪問、演講,深受歡迎。近年來,將古文資治通鑑譯成現代語文,頗獲好評。民國97年2月肺炎併呼吸衰竭住院,期間還接受「胃造廔」手術,民國97年4月因呼吸衰竭病逝世於耕莘醫院,享年89歲。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尉天驄自傳
2002/03
網際網路非營利性公開...
CLOSE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筆匯」月刊、「文學季刊」「文季」季刊、「中國論壇」主編。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嫁妝一牛車
2008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內公...
CLOSE
《嫁妝一牛車》是王禎和的成名作,除拍成電影外,也曾改編成電視劇。 「嫁妝一牛車」主要內容圍繞在萬發、他老婆阿好及外地來的姓簡的商人。三人之間的枝枝節節,其中最主要的是在男女問題上打轉。陳亞蘭飾演阿好、龍邵華飾演萬發 ,兩人是夫妻,柯叔元飾演姓簡的商人。 萬發因為耳聾而不容易找事做,只好替別人趕牛車,但是”萬發並沒有聾得完全,刃銳的、有腐蝕性的一語半言,仍還能夠穿進他堅固防禦的耳膜裡去。這實在是件遺憾得非常底事”。 阿好,是萬發的老婆,長得醜,身材像塊洗衣板,欲與比他小十餘歲的姓簡的勾搭上了,阿好一方面因為萬發的窮,想從姓簡的那裡討些好處,一方面由於萬發性無能,有她的需要。而姓簡的由外地來此地經商,一個人很寂寞,當時的社會還沒有很發達,尤其是鄉下地方,沒有辦法可以找人解決他的性問題,三十多歲的男人總是有需要的,阿好送上門來,雖然醜,但聊勝於無,「無魚蝦也好」就這樣湊在一起來,要說他倆之間有愛情,恐怕是沒有,有的是阿好對姓簡的一點牽掛。 (簡介http://www.ttv.com.tw/drama08/oxcart/index.htm)
兩隻老虎
2008
國家圖書館館內公開播...
CLOSE
本劇《兩隻老虎》原著為為鄉土文學作家王禎和的小說。 極矮的阿蕭,分得父親一些遺產,出錢開了間「大不同皮鞋店」,而皮鞋師傅東海出力,兩人開始合夥經營。但阿蕭常被客人當成夥計,誤認為東海是老闆,讓阿蕭很不是滋味。有天,兩人起了爭執,東海就負氣出走。後來生意就一落千丈,直到阿蕭開出了許多優厚的條件,東海才又回到了皮鞋店。從此,阿蕭整日都呆在房裡,好久才出來一次,擺擺老闆的威風,不久,因積欠貨款,各個外務員都來都東西抵帳,阿蕭還與人動手,卻摔落地下… 最後,原來的「大不同皮鞋店」變成麵包店,至此以後,阿蕭每天都賴在床上,怎麼也不肯下來,只是反反覆覆的唱著…兩隻老虎…兩隻老虎…
從打牛湳村巧然而來的驚雷作家: 宋澤萊
2003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本系列以臺灣文學為縱軸,臺灣文學作家為面相,每集記錄一位以臺灣這塊土地的人事物為創作題材的作家,介紹其生平、創作歷程、文學理念及重要作品。藉由影像及聲音的魅力,重拾人們角落深處的記憶,看見臺灣文學作家的土地情懷與生命觀點,並開拓觀眾廣闊的視野及思考層面,喚醒並發酵其對這塊土地的熱情與大愛。 他像是閃電雷鳴,在臺灣文學的運裡,劃破沈寂的文學界。 他像是魔鬼,不是人類,在同一輩的文友心裡,有著神一般的地位。 他生於農村、長於農村、書寫農村,他由農村出發、書寫社會、批判社會、表達憤怒的愛。 他就像是文學大地響起的一聲驚雷。 「若你心內有臺灣」,你就會喜歡他。 他,就是宋澤萊,從打牛湳村而來。
香格里拉
2008
國家圖書館館內公開播...
CLOSE
阿緞為了供給兒子唸書,丈夫去世後就獨自負起家計,忍受街坊鄰居的冷言冷語,甚至理當為百姓服務的市民代表也拿她開玩笑。他默默承受這些,將面對他人視線與言語時的自卑感,轉化成支持兒子的力量,期望他日後出人頭地,為她爭一口氣!!於是,這種情緒上的轉化讓她對兒子的關心無微不至,總是時時刻刻擔心兒子出了什麼問題。阿緞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楊逵: 壓不扁的玫瑰
2000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從文字資料僅能瞭解楊逵表像的偉大,為解讀他文學大師崇高地位之外,生為凡人的一面。也為瞭解身為理想改革家的子女,有什麼樣的辛酸與感慨。本集特別情商長期陪在楊逵身邊,也是臺灣文學研究學者的楊逵孫女楊翠,擔任本集顧問的同時,旁述一個青春少女與長者相處間的衝突與趣事,並為您暢談楊逵農民革命的理念,以及他一生的幾個重要轉捩點。 我們的鏡且為您追蹤描繪楊逵晚年經營東海花園,潛心於用鋤寫詩的農夫生活。本集導演吳秀菁說:她在海外求學歸國後,曾出現國族認同的問題,在拜讀楊逵的作品後深受感動,開始認真去了解臺灣的歷史。此次更藉著拍攝這位“會寫作的農夫”,解答了自己創作的內在問題,找到了民族的根。
白先勇: 永遠的臺北人
2000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本集由資深導播黃以功執導,知名作家古蒙仁執筆,著名音樂經紀人樊曼儂女士任音樂總監,更商請薇薇夫人為本集旁述,是由一群熟悉白先勇的各界好友們來共同完成。優雅唯美、纖細浪漫,作品絲絲入扣、動人心弦,是貴族般文學大家白先勇的寫照,也是本集的整體風格及呈現方式。 本片獲白先勇的全盤信任與充分配合,在片中為您暢談其心路轉折。本片溯源追蹤拍攝,形跡踏遍桂林、南京、上海、臺灣、美國,為您一一呈現傳主一生重要的經歷地,包括白氏現今居所~美國“隱谷”的真實樣貌,都是首度在螢幕上曝光。 本集穿插多部由傳主著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舞臺劇等作品片段於其中,讓您更能進入這位文學大家多采多姿的世界中。
王禎和: 笑嘲人生的悲喜
2000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生命中也有甚至舒伯特,都會無言以對的時候….」在當代作家中,王禎和的英年早逝讓人無限扼腕。他生前很少提及私人生活及文學創作觀點,我們很疑惑:一個純樸溫厚的鄉下人,為何會寫出筆觸辛辣諷刺的文學作品?但已無法從本人口中得到答案。 本集廣搜資料、綜合各家說法、旁敲側擊以探求王禎和的世界。我們拍攝到保存完好的作家創作原稿,包括張愛玲到訪王禎和故鄉花蓮後、兩人締結友誼的往返書信,甚至收錄到他生前接受訪問的原音,資料彌足珍貴,增加了逐步探索作家內心所獲得的驚喜…。 本集由資深電影導演曾壯祥撰搞執導。曾導演與王禎和同樣身為電影人、戲劇人,決定以一個影像工作者的角度與心情,親自出馬擔任本集的旁述工作,重現文學大師藝術上的成就,貼近這顆溫文但犀利的心靈。
王文興: 推巨石的人
2000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王文興的性格敏感細膩,內心世界和他的文字結構一樣深沈難解,《家變》、《背海的人》共歷時三十二年餘才完成,使人對他的文字及個人產生了無比的好奇!沈默?孤僻?熱情?冷酷?精雕細琢?叛逆不羈?兩極化的評價一直跟隨著王文興,他的廬山真面目究竟是如何?本片將為您精闢解析。 本集特別情商傳主朗誦自己的文章,親自表達作品起承轉合的意境,展現段落間完美的音樂性與色彩濃淡的魅力。新世代青年正好一睹新美學創作的另類姿態!
駱以軍
2001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駱以軍畢業於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他擅於將一般人習以為常的感覺、情緒、道德判斷,放置在一個荒謬曖昧的情境中,運用角色認同及敘事聲音,都充滿延宕以及干擾的技巧,逼使讀者注意到小說虛構的本質。他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第二名,及時報文學獎小說類首獎。作品有「紅字團」、「妻夢狗」、「第三個舞者」,以及「月球姓氏」等。
美麗與哀愁:宋澤萊〈打牛湳村〉
2001
限國家圖書館網域公開...
CLOSE
宋澤萊是雲林二崙鄉人,大學時代就寫了三本心理小說,是早慧型的創作者。他的寫作風格多變,小說、散文、新詩、評論…都有所嘗試。 宋澤萊自述「打牛湳村」這一系列作品是在他的「寫實主義時期」完成的,是出於一種「對人生懷著譏笑」的人生基調所產生的文學型式。當時他剛由師範大學畢業,回到故鄉當教員,藉著教師的身份出入一些場合,在各種婚喪喜慶及迎神賽會中逡巡。隨著社會接觸面的擴大,他日益陷入憂思和譏諷之中,開始想用一種古樸、反技巧的方式來從事他的現實描寫,至於題材則決定於他唯一所能認知的現實:農村。 在「打牛湳村」系列中,宋澤萊描寫幼年的玩伴、反映農家子弟的挫敗心情、以及一件牽連甚廣的騙穀案。有評論者認為他為台灣鄉土文學立下一塊新的里程碑,其中「糶穀日記」甚至被視為詳實的人類學田野調查報告。也許正是因為這份真實,才帶給人由衷的感動吧!
目前在
1/1
最前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跳轉至:
用Firefox 52 ESR瀏覽本網站
全國大專院校愛國歌曲合唱選集:第一集
段九餘書畫展
`吸毒擁槍自重國家級跆拳教練 斷送大好前程`
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館地址:
10001
臺北市中山南路
20
號..最佳瀏覽解析度為
1024x768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