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站導覽
|
相關網站
|
連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行動版
|
English
|
進階查詢
熱門點播
最新上架
Live節目表
使用說明
常見問答
全部
電視新聞
戲曲節目
廣播節目
戲劇節目
人物傳記
記錄片
留聲迴音
人文關懷
文學藝術
寰宇世界
健康人生
財經管理
公益影片
活動論講
全部
電視新聞
台視新聞
大愛新聞
華視新聞雜誌
國圖國際媒體報導
戲曲節目
歌仔戲
客家戲曲
京劇
其他地方戲曲
北管曲牌
愛國歌曲
南管
廣播節目
人物專訪
名人演講
兩岸論壇
國語廣播劇
歷史人物廣播劇(國語)
歷史人物廣播劇(閩南語)
小說選播(國語)
國家圖書館 空中博覽會
國圖不遠 近在眼前
戲劇節目
中外電影
電視劇集
傳統戲劇
人物傳記
作家身影
藝壇大師
政界風雲
財經人物
科學巨擘
其他人物
大愛人物誌
歷史人物
記錄片
臺灣原住民
王璞先生之作家錄影傳記
大愛全紀錄
環境生態
王璞先生拍攝藝文活動紀錄片
客家在後山-韓筆鋒導演作品系列
臺灣客家-彭啟原導演系列作品
實況─外賓訪華紀實
實況─反共義士講話
實況─黨政會議
匠人魂
記錄片
留聲迴音
名人訪談與講話
名人餘音-國父孫中山
名人餘音-蔣中正
名人餘音-蔣宋美齡
名人餘音─嚴家淦
名人餘音─蔣經國
名人餘音-李登輝
名人餘音-謝東閔
名人餘音─孫運璿
名人餘音─俞國華
名人餘音─何應欽
名人餘音─林森
名人餘音─谷正綱
名人演講─宋楚瑜
名人演講─邱創煥
名人餘音─蔣緯國
名人餘音─薛毓麒
名人餘音-蔣彥士
名人餘音-高魁元
名人餘音-李元簇
名人餘音-朱匯森
名人餘音-朱撫松
名人餘音-王昇
名人餘音-林洋港
名人餘音-李煥
名人餘音-胡適
名人餘音-陳立夫
名人餘音-張道藩
名人餘音-梁寒操
名人餘音-黎世芬
名人餘音-鄭彥棻
名人餘音-蔡維屏
名人餘音-孫 科
講座與實況
人文關懷
環境生態
社會百態
看見幸福的力量
經典.TV
地球的孩子
文學藝術
音樂
舞蹈
藝術
建築
文學
語文俗諺
悅讀浮世繪
愛荷華作家劇場
國家圖書館.特藏多寶格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開卷好書獎.得獎作家BV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詠春.閱讀詩之美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好好享一夏.臺灣文學與電影
百年千書經典必讀
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
冬季閱讀-「冬天來了,春天不遠」:閱讀西方
春天,跟著詩去旅行
愛悅讀
明代風華:明代名賢尺牘講座
百代存風雅-唐宋八大家
2014春天讀詩節-詩情畫意讀臺灣
啟蒙者的身影—世紀之交的六大人物
閱讀經典.培養英文閱讀力
抒情與寫意:古典戲曲裡的愛戀與盟約
從神話傳奇到人間現實-斟品西洋文學
感動的時刻:最美好的讀詩體驗
葉嘉瑩教授唐宋詞賞析
故事裡的人生風景—明清經典小說導讀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
閱讀西方:藝術與文學的饗宴
上窮碧落下黃泉-想像力如何在詩中馳騁
君臨天下 ─ 歷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旅行方程式:經典遊記的想像與建構
掌握先機:解讀管理新思維
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
紅裙之外
采采詩經
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
眾生喧譁
輕舟已過萬重山
詠歎.樂未央
細說江湖
與自然同行
桃李春風一杯酒
舌尖上的繆思
爭鳴千秋
西洋文學中的大時代
觀物自得
宮闈音聲
筆尖上的花花世界
情為何物
青出於藍
線上導讀:2021荷家觀賞兒童影展
游於藝
愛情的模樣
舞雩歸詠春風香
追憶似水年華
唯物論紅樓——《紅樓夢》
西方女作家的多重宇宙
寰宇世界
臺灣史地
中國史地
世界史地
民俗慶典
文化研究
健康人生
醫學病理
保健人生
心理諮商
財經管理
商業財經
企業管理
財經人物
公益影片
公益短片
圖書館服務
國家圖書館館史
古籍數位資源創意教育推廣計畫
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成果推廣課程計畫
新時代圖書館的空間規劃與設計
Foreign Scholars Workshop
博碩士論文
活動論講
活動紀錄
專題演講
學術論壇
科普講座
第八次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會議
圖書館與國家競爭力--2010論壇
第四次全國圖書館會議
讀享.讀饗-駐訪愛荷華之臺灣中文小說家文學講座
『書』服看電影 快樂一夏!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臺灣漢學新世紀-漢學研究中心三十周年學術論壇
寰宇漢學講座
臺灣歐盟論壇
知識全球化與圖書館發展新典範國際研討會
RDA工作坊
臺灣漢學講座
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
流.留南島 踏浪世界-東南亞與大洋洲南島研究學術會議
鑑藏-兩岸古籍整理與維護研討會
第二屆玄覽論壇
全球視野下的漢學新藍海國際研討會
臺北.永遠向前
第四屆玄覽論壇
臺灣獎助金
國家記憶與檔案管理
公務行政
華語語系與南洋書寫
操控媒體
道教與地方宗教
2020王雲五國際自學力論壇
第七屆玄覽論壇
深耕茁壯—臺灣漢學四十回顧與展望學術論壇
與世界級館長線上相遇
世界臺灣研究與漢學研究
活動論講
>>
活動紀錄
共
78
筆
顯示筆數:
20筆
40筆
60筆
節目名稱
出版/播出日期
播放範圍
簡介
立陶宛國家圖書館多媒體視聽中心專訪國圖曾淑賢館長
2022/11/24
網際網路
CLOSE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於立陶宛當地時間10月12日下午與立陶宛國家圖書館Prof. Renaldas Gudauskas館長在其Sandra Leknickien 副館長以及我方駐立陶宛台灣辦事處黃鈞耀代表的共同見證下,簽署合作協議。黃鈞耀代表並受邀致詞,祝賀雙邊合作歷史性的一刻。 曾淑賢館長表示,立陶宛國圖近年推動的許多業務,都迎合世界的圖書資訊服務新趨勢,包括「閱讀促進計畫」、「早期閱讀發展論壇」、「公民的媒體素養」、「創意與休閒中心」(如「媒體創客中心」、「兒童活動中心」)等立陶宛國家圖書館的經驗,對國家圖書館即將展開內部空間重整,以及正在興建南部分館,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相信可以在這些服務規劃交流的基礎上,尋找更多合作的機會。 本次簽約的訪問行程,曾館長更特別贈送立陶宛國家圖書館一個 Taiwan Corner的贈書,於此書架陳列兒童故事繪本、認識臺灣風情民俗的立體書、地圖,有關臺灣的歷史民俗特別圖書、博物館的文物典藏與書畫典藏、臺灣自然生態、當代臺灣文學藝術等多元主題的圖書。曾館長表示,感謝其圖書館對這項合作案的支持,以及其圖書館同仁為此付出的努力,希望這些精選的贈書,可以讓其民眾初步了解臺灣,也期許兩館的實質合作與交流可以順利開展。 簽署合作協議與贈送圖書之後,曾館長受邀進入該館的多媒體視聽中心接受館員訪問與錄影;關注的問題包括我國內圖書館的共通特點與數位化服務的現況、國家圖書館贈書的內容特色、未來短中程期間兩館可能的合作等,曾館長均一一給予回應說明。 曾館長對於與立陶宛國家圖書館的正式合作,肯定表示,兩館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具有重大的意義:不論專業人員、知識、經驗與技術的分享,或是定期寄送臺灣出版品資源以分享立陶宛各界,都將更具體化。相信兩館的正式合作,將可增進文化交流、提升圖書館服務、以及促進臺灣、立陶宛兩國人民對彼此文化的認識,對兩國來說是一種雙贏的結果。 2023.1.5更新
憶起上學展成果影片
2020/12/08
網際網路
CLOSE
本館與實踐大學合作運用本館典藏之臺灣百年教育資源,策劃「憶起上學」展覽,以一家四代人物在各自15-16歲時期的學校教室為腳本,透過AR互動設計呈現日治/戒嚴/解嚴/當代共四代之教育現場,體現臺灣教育史上兩次國語運動及當代多元族群融合的文化;並透過與臺北市立中正高中合作,融入高中歷史「兩次國語運動」與108年課綱結合,達到國圖參與學校教育翻轉,行銷數位服務之效。 「憶起上學!~百年教育的四季交響曲~」展覽以「百年教育-臺灣記憶互動展示研發計畫」獲教育部108年「辦理補助社教機構之數位人文計畫」經費支持。展覽時間: 2020/09/01-2021/08/01。 2021.2.8更新
臺灣記憶在鑄強
2019/11/12
網際網路
CLOSE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典藏20世紀前後之臺灣民眾生活圖像及文獻,今年挑選其中與兒童相關者為展品,在本館五樓展出「臺灣記憶中的兒童形象」,今更與花蓮鑄強國小合作,將展覽複製一份至鑄強國小圖書館展出。展覽從今(11月12日)至12月26日止,今日在花蓮鑄強國小圖書館舉辦的開幕儀式簡單而溫馨,孫月眉校長及各處室組長、一至六年級學生代表、鑄強年度閱讀達人、圖書館志工等約60餘人參與開幕。此外,花蓮縣文化局江躍辰局長、東華大學林意雪副教授、以及國立東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鮑明鈞校長、中華國小江政如校長、中原國小干仁賢校長等也到場參與。 本次展覽內容以「兒童服飾」、「遊戲中的兒童」、「兒童與動物」以及「兒童與婦人」等主題,呈現臺灣百年來民眾記憶中的兒童形象。分為主題書展及圖片展示兩大主軸,並設置紀念章蓋章處及童玩體驗展示,讓小朋友體驗大人小時候的童趣,展覽內容並搭配教學活動,深化展覽的意義。主題書展50本書籍,於展覽結束後,國圖將贈送給花蓮鑄強國小圖書館典藏。同時,花蓮縣文化局也提供與臺灣相關的圖書40冊一起展出,讓展出內容更加豐富。 開幕活動上,鑄強國小孫月眉校長首先歡迎各位貴賓的蒞臨,並介紹本次展覽的由來,是透由林意雪老師告知國家圖書館正在募集年代久遠的兒童文學舊籍,由此因緣,鑄強國小挑選七百多本提供國圖南館典藏,進而促進「臺灣記憶中的兒童形象」的展出。今日開幕活動中,亦將該校七百多本兒童文學舊籍贈送國圖。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致詞時亦表示,感謝林意雪老師促成本次的展覽及鑄強國小贈送國圖兒童文學舊藉。希望臺灣記憶系統能幫助老師做為課程教學設計的資源,提供同學查找資料的來源,「臺灣記憶」系統中有一本<金色歲月憶空小:空軍子弟小學輯錄>書籍,其中介紹鑄強國小校名由來,歡迎大家可以多多利用「臺灣記憶」系統。而花蓮縣文化局江躍辰局長,以展品與小學生互動,親切有趣,並歡迎大家都來看展,讓花蓮的閱讀能力再提昇。 最後活動在小朋友手繪竹蜻蜓的體驗後結束,「臺灣記憶中的兒童形象展」目前同步於國家圖書館5樓展出,邀請大家前來參觀,藉此了解屬於不同世代、不同族群記憶中的兒童形象。 2019.12.13更新
馬來西亞「數位人文:跨域共入紅樓夢」展覽介紹
2019/09/11
網際網路
CLOSE
國家圖書館與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合作,舉辦「數位人文:跨域共入紅樓夢」展覽。展期為2019年9月21日至10月15日,展出地點為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紅樓夢研究中心。 馬來亞大學中文系致力於紅樓夢研究,完成馬來文版《紅樓夢》翻譯,成立「紅樓夢資料中心」及「紅樓夢研究中心」。本展覽介紹臺灣致力於數位人文的研究成果,以及為數位人文提供有利支撐的平台及工具,並以「紅樓夢研究」為範例。搭配臺灣數位人文及紅樓夢出版品,希冀開啟大家對數位人文的認識及興趣。 展覽分為五部分: 一、數位人文學年表 二、臺灣數位人文研究例舉 三、臺灣數位人文研究平台及工具: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及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三個機構開發之平台 四、名人大講堂 五、書籍及學術論文 2019.9.11更新
歷史迷父子穿越古今的旅行書寫:理查.費德勒談《幽靈帝國拜占庭》
2019/03/17
網際網路
CLOSE
本館與澳洲駐台辦事處合作舉辦「歷史迷父子穿越古今的旅行書寫:理查.費德勒談《幽靈帝國拜占庭》」專題講座,邀請身兼澳洲知名廣播人與暢銷作家理查.費德勒(Richard Fidler)來臺演講。此外,也特別邀請到與理查.費德勒同樣專精於歷史、文學與旅行的臺灣知名作家謝哲青與費德勒進行對談,一同引領對歷史與旅行文學有興趣的臺灣讀者漫遊於拜占庭帝國的千年歷史記憶。 本館曾淑賢館長於致詞中表示,非常感謝澳洲辦事處長期以來對於國圖閱讀推廣活動的各項支持及協助,引薦邀請許多知名澳洲作家學者蒞臨國圖進行演講;也感謝城邦出版的黃淑貞總經理及光磊國際版權公司譚光磊創辦人的蒞臨支持。而近期國圖所公布的107年的臺灣閱讀風貌報告中也顯示,國人對於閱讀的興趣與投入亦日漸提高,正呼應日今日講座座無虛席的盛況。相信透過今日理查‧費德勒先生的分享以及謝哲青先生的精彩與談,能帶給各位聽眾一場閱讀與書的美好饗宴。 澳洲辦事處吳國良副處長亦表示很感謝國圖提供本次雙方的合作機會,亦很榮幸能邀請到理查.費德勒蒞臨演講,來與台灣的讀者分享其《幽靈帝國拜占庭》的創作發想與歷程,將為大家帶來其具深厚歷史底蘊又兼具風趣魅力的演講內容。 《幽靈拜占庭帝國》的創作緣由主要是深受拜占庭帝國歷史吸引費德勒,決定展開一段從羅馬到伊斯坦堡的旅程,以作為同為歷史迷十四歲兒子的成年禮。此趟旅程,從拜占庭帝國發跡的羅馬,到其滅亡的伊斯坦堡,一路探查拜占庭帝國的歷史殘影,讓一幕幕詭譎多變、風起雲湧的人性戲碼重新躍然紙上。費德勒在分享中提到,因自身著迷於古文明歷史與文化,同時對於帝國的興衰歷史更深感興趣;而拜占庭帝國是一段逐漸被世人遺忘的歷史,然其往昔的輝煌與宏偉更讓人想深入探尋,重新為其鮮活於世界。在費德勒的分享中,也提到了許多與兒子在旅程中的趣聞以及對於目睹宮殿建物遺跡所感受的震撼與唏噓,以及在蒐集閱讀相關文獻與旅行的過程中,彷彿經歷了一場時空旅行。 謝哲青先生,於對談中提到,了解東羅馬帝國興衰史的著作很多,但多為艱澀深奧,然費德勒《幽靈拜占庭帝國》一書絕對是讀者對於了解拜占庭相關歷史最佳的入門著作。在兩位作家的精采對談中,也探討了一些有趣的議題,如兩位作家都認為,在歷史的探尋歷程中,應以開闊的心態去檢視面對每段史實,重新認識世界面貌以及找到自己於歷史長河中的定位;以及拜占庭帝國其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以及女性在拜占庭帝國歷史中的角色之重要性...等。 2019.5.21更新
「儀泰萬千:臺灣記憶中的泰國」展覽 --「映像泰難忘 Unforgettable Thai Footages」主題影片
2018/10/30
網際網路
CLOSE
配合泰國朱拉隆功大學TRCCS開幕,國家圖書館特別於2018年10月30日起至11月30日在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總圖書館舉辦「儀泰萬千:臺灣記憶中的泰國」(The Beauty and Grace of Thailand—An Exhibition of Thailand in Taiwan Memory)展覽,呈現泰國與臺灣密切的互動往來。展覽共有8個主題單元,其中「映像泰難忘 Unforgettable Thai Footages」主題,藉由三支影片:1.「臺泰特色插畫」、2.「鳳梨酥DIY」、3.「新北市潑水節」,呈現臺灣人記憶中儀態萬千的泰國面貌。 展覽資訊:https://www.ncl.edu.tw/information_236_10104.html 2018.11.8更新
第21屆電子學位論文國際研討會精華版
2018/09/28
網際網路
CLOSE
於1998年由NDLTD聯盟(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所創辦的ETD(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國際電子學位論文學術研討會,今年適逢第21屆,同時也是20年來首度在臺灣舉辦此一國際盛會。 今年的研討會主題為「知識無疆界:電子學位論文全球化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Rims and Oceans: Globalizing Knowledge with ETDs」,議程當中除本國的學者專家外,尚有來自美國、加拿大、巴西、法國、德國、印度、澳洲、新加坡、中國、泰國、菲律賓、韓國等國家的貴賓,將共同針對包括;電子學位論文之典藏與分享、電子學位論文之國際性與地區性服務、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利用、從學位論文看國家研究能量、知識加值與數位內容產業發展、知識產權與學術倫理等教育界所重視的核心議題進行分享與討論;大會將進行8場精彩的專題演講、30篇學術論文發表,以及專題座談、研討會工作坊、臺灣博碩士論文雲端書庫全國聯盟年會(Annual Member Meeting of NDLTD in Taiwan)、海報展示等活動。 今日開幕式中,教育部林騰蛟常務次長親臨致詞,期望藉由ETD2018研討會的舉辦,讓全體與會人員都能擁有豐碩的收穫,並且能更加深入的理解國際電子學位論文的發展趨勢與實務應用。而本屆ETD 2018 Taiwan研討會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亦表示,國家圖書館基於「學位授予法」,為臺灣學位論文的法定徵集、典藏、閱覽單位,同時,也是全臺灣最主要的電子學位論文系統建置與線上服務機構。在政府的政策與計畫推動下,臺灣發展學位論文數位化的起步甚早,國內各大學的博碩士畢業生自1998年起,便全面開始進行電子學位論文的線上提交作業。目前,由國家圖書館所建置的「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每日平均檢索次數超過100萬次,已成為全臺最具影響力的Open Access學術資源網站之一。除了完整收錄臺灣自1945年以來超過109萬筆博碩士論文書目、摘要之外,其中已獲得作者授權,免費開放供全球使用者下載利用的電子學位論文亦多達45萬筆。因此,我國發展電子學位論文的成效遠高於亞洲各國,相較於世界先進國家而言亦毫不遜色。此外,為了積極與世界接軌,加強在地化與國際化的推廣服務,國家圖書館於2010年正式加入國際NDLTD組織,成為國家級機構會員(Institutional Member),目前亦已成為NDLTD組織中僅次於OCLC的全球第二大書目貢獻會員。 另一方面,曾淑賢館長也表示,國家圖書館除了積極發展臺灣的電子學位論文資源建設之外,歷年來亦致力於推動電子學位論文Open Access 的理念,包括自2009年起,每年與南臺科技大學等校共同舉辦「校際傑出博碩士論文授權發表暨競賽」、自2013年起,每年發布臺灣學位論文研究趨勢報告、2015年邀集全臺灣142所大學成立「臺灣博碩士論文雲端書庫全國聯盟」、2016與2017年辦理「臺灣最具影響力學術資源發布記者會」等活動。 曾淑賢館長表示,近年來,世界各國涉嫌論文抄襲、造假等違反學術倫理之情事日漸增加,國家圖書館除了致力推廣「論文公開‧知識傳播」的理念之外,亦希望藉由本次ETD 2018 Taiwan電子學位論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臺灣舉辦的機會,與全球有志促進電子學位論文共建共享的學者專家分享臺灣經驗,進而向全球學術社群展現臺灣在學術領域的軟實力。 為期3天的電子學位論文國際研討會最後的2場主題演講,邀請到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唐牧群副館長擔任主持人,主講人則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資訊科學系胡紹文教授和大家介紹「ETD生態系統的管理」,另一位主講人為泰國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學術資源中心主任Amorn Petsom和大家分享「論文及研究整合管理系統」等議題。主題演講後,緊接著進行國內外各學者發表學術論文,隨後即展開閉幕式暨頒獎典禮。 閉幕典禮開始時即播放這3天研討會的剪輯影片,讓在場的貴賓們先來回顧這幾天既緊湊而又充實的行程,接著由中華民國圖書館協會柯皓仁理事長頒發獎項予此次大會的贊助廠商,再由NDLTD執行長及董事會主席 Edward A. Fox頒發海報獎,此次海報獎由來自日本的Shuhei Otani獲得最佳獎。頒獎結束後,由本館曾淑賢館長上台致辭,館長除感謝此次前來參與盛會的貴賓們,亦特別感謝所有的贊助廠商,由於這些廠商的支持,也得以使本次的會議進展順利。 下午的議程,則為貴賓們安排本館導覽的活動,隨後再搭車前往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及社會科學院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參訪,為期3天的研討會至此順利圓滿落幕,諸貴賓們對本館首度辦理此國際研討會皆感到相當滿意,無論是在議程的安排及活動行程之規劃,皆給予本館諸多的贊賞與肯定,相信前來參與此次研討會的國內外嘉賓們也都能感到收獲滿滿,受益良多! 2018.10.2更新
歡迎光臨熊貓先生:史蒂夫.安東尼繪本創作分享會
2018/02/10
網際網路
CLOSE
國家圖書館與青林國際出版公司於2月10日(星期六)下午2時至4時假本館3樓國際會議廳舉辦「『歡迎光臨 熊貓先生』–史蒂夫.安東尼繪本創作分享會」。以《熊貓先生》系列暢銷全球的繪本新星—史蒂夫.安東尼在短短三年多內,出版了超過13本以上的作品。除了《熊貓先生》系列之外,亦創作不同議題與風格的作品並引發更多討論,例如反思衝突與對立的《綠蜥蜴與紅方塊》,以及考驗勇氣與友情的《斗篷怪獸》。他的目標是創作出「能引起笑聲、顛覆思考的圖畫書,且最重要的是自己真正喜愛」的作品! 儘管天生是個紅色和綠色的色盲者,史蒂夫.安東尼克服先天障礙,轉化成豐沛的創作能量,在當今全球繪本市場競爭激烈脫穎而出,也是值得學習的典範。他的第一本作品在2014年出版後即獲得英國《奧斯卡童書獎》,並入圍英國《水石童書繪本獎》,而《拜託,熊貓先生》被「紐約插畫協會」選為最佳童書。 本活動分為上半場與下半場。上半場中,史蒂夫.安東尼幽默風趣的演講方式,深受大朋友及小朋友的喜愛,以抑揚頓挫的語調分享創作的內容以及對繪本創作的熱情,並且現場創作有趣的圖案(如松鼠、甜甜圈…),互動熱絡的氣氛引領活動高潮。無論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繪本創作都是一種抒發情緒、表達想法的一種方式。或許這是他引領風潮,在繪本創作界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吧。 在下半場,史蒂夫.安東尼現場教學創作繪本的技巧,親子共同創作自己的可愛小豬,且史蒂夫.安東尼至觀眾席與小朋友們接觸,一面指導,一面了解小朋友的創作。而活動期間即將迎接新年,史蒂夫.安東尼更是應景地創作了一隻可愛的小狗送給大家,祝大家新年快樂! 2018.2.13更新
參差對照金鎖記-張愛玲v.s.魏海敏
2016/07/23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105年7月23日午後,大暑之際,國家圖書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國光劇團,合作「2016趨勢說演劇場」,共同邀請宜蘭大學朱嘉雯教授與臺灣第一京劇女伶魏海敏主講、示範,藉由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京劇《金鎖記》,於本館演講廳與聽眾分享經典原著與戲劇藝術之間,精采有趣的演示轉換。 《金鎖記》改編自文學家張愛玲同名小說,是張氏小說創作首次以京劇形式演出。由國光劇團魏海敏主演為金錢嫁入豪門終至性格扭曲變態的女子曹七巧,唐文華主演風流不羈的姜三爺,藝術總監王安祈與趙雪君聯手編劇,李小平導演,為代表國光品牌的「定目劇」之一。2006年首度於臺北城市舞台首演後曾多次於全臺各地巡迴演出,儼然成為代表國光品牌的「定目劇」之一。 張愛玲在《金鎖記》曾經塑造了情感百態與一個尖酸潑辣,乃至於扭曲病態的曹七巧。在這改齣改編京劇中,飾演曹七巧的魏海敏老師不僅是享譽國際的梅派青衣,在傳統戲或新編戲皆有突出的表現。誠如主持人李易修導演開場所介紹的:魏老師在青衣行當仍侷限於良家婦女的刻板印象時,她打破行當,結合潑辣旦的形象,演出各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經典壞女人」。在新編京劇的舞台上,以其爐火純青的表演功力,重新詮釋這女子可憎亦復可憐的獨特形象。 朱嘉雯老師不僅在學術研究上卓然有成,且為臺灣紅樓夢研究學會會長,漢聲廣播電台「文學大觀園」節目製作、主持,《人間福報》「隨花集‧紅樓夢」專欄主筆。朱老師對於張愛玲創作各類典故信手拈來,如數家珍,作為研究者與觀察者,用深入淺出與流利的敘述,幫助聽眾掌握《金鎖記》的核心角色,及這部小說在張氏創作與家族、生命歷程之間的互動。 透過兩位老師先後介紹,從文學分析到戲劇與演員詮釋,平面的文字角色,有了更豐富的形象與閱讀者互動的情愫。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2016/07/07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7月7日在颱風前的午後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時報文化與本館邀請文學大師白先勇先生蒞館演講,為大眾介紹《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一書,分享先生多年來閱讀、教學與研究紅樓夢的心得。 先生旅美時曾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系執教開授《紅樓夢》相關課程。2011年,因緣際會應邀在臺灣大學擔任崑曲講座後,開始將他在美國多次講授《紅樓夢》帶回臺灣。於是2014年,臺灣大學「白先勇人文講座」自春季起,連續三個學期開設《紅樓夢》導讀課程。 對於《紅樓夢》的歷史地位,先生稱之為是「中國文學最偉大的小說」,甚至是世界最重要的小說亦不為過。《紅樓夢》在小說藝術的成就上,遠遠超過它的時代, 而且是永恆的。而他以才子談紅學,旨在正本清源,把這部文學經典完全當作小說來導讀,側重解析《紅樓夢》的小說藝術:神話架構、人物塑造、文字風格、 敘事手法、觀點運用、對話技巧、象徵隱喻、平行對比、千里伏筆,檢視《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如何將各種構成小說的元素發揮到極致。 先生提出一個文化哲學的觀點,他指出乾隆時代是中華文化發展最成熟的時期,詩詞歌賦,戲曲小說的文學書寫都已發展到極致。 紅樓夢是一部文化百科全書,是集文化大成的巨著,所以紅樓夢必成書於乾隆盛世,既不會成書於中落的道光時期,也不會成書於有明一代,就寫作和文化的熟成來說,必然要等到金瓶梅和牡丹亭問世之後。 先生另外也指出,紅樓夢是以文學的手法來表現哲學的思想,以儒釋道三種精神貫穿全書,這是中國人的生命哲學。 許多中國人在青壯年都是入世,努力求取功名,這是儒家; 進入中年,生活遇上挫折,就變成了道家; 而到了晚年,大徹大悟,五蘊皆空,就成了佛家。 紅樓夢就是透過書中眾多的角色,把儒釋道、入世出世、相生相剋、衝突對話等概念,以一種辯證的關係表現出來,到了全書末了還以一個和解作收。 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內, 先生從版本問題談起,時而回憶不同階段的閱讀歷程,時而分析《紅樓夢》中的角色,讓蒞館聽者完全沉溺在紅學迷人的氛圍中。這次演講不僅是先生新作首度與國人見面,主辦單位特別在今日為先生80歲大壽慶生,場面溫馨,而先生的親友、知交、門生,也有多人蒞臨會場,共襄盛舉。
2016年世界書香日 美好的閱讀-書香頌真情--名家朗讀大會
2016/04/23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4月23日聯合國「世界書香日」是人們互贈書籍鮮花,象徵知識與力量、閱讀及幸福的熱鬧節慶,本館亦在4月23日(星期六)下午擴大辦理「書香頌真情」名家朗讀大會,曾淑賢館長特別邀請教育部黃司長、柯濰思副代表、史瓦濟蘭王國班柯希王子殿下、全國各大圖書館館長、大學教授、文壇作家、學校校長及民歌手等逾50位貴/來賓蒞臨與表演各項節目,以實際行動培養全民閱讀習慣,有效喚起民眾對閱讀的重視。 本次盛會設計出21種繽紛多元節目,涵蓋感性、理性及趣味,呈現多樣化閱讀面貌,獲得逾400位觀眾熱烈響應。節目型態則包括個人朗讀、團隊朗讀、童書話劇、民歌演唱等類型,順利演出新詩、古詩、散文、劇本及歌曲等五種文本,期能引領全民體會到均衡閱讀以開闊自己的燦爛人生,並且涵養豐富之生命能量。 ◎序幕演唱—周月綺(小百合)、羅吉鎮、王瑞瑜等民歌巨星演唱那些年我們聽的經典民歌 ◎詩文美聲—須文蔚、郝譽翔、鴻鴻、羅毓嘉等文壇作家朗誦優美新詩 ◎域外抒聲—斯洛伐克柯濰思副代表及歐茵西教授、柯漢東副教授、孔思宇博士朗誦該國特色詩作 ◎琅琅書聲—臺北市新生國小英語詩文朗誦、北一女林子媛 ◎童趣橫「聲」—曹俊彥老師等帶領大小朋友們進入童話故事的想像天地 ◎玉振金聲—史瓦濟蘭王國班柯希王子演唱該國詩歌及教育部黃月麗司長、曾淑賢館長及教文界貴賓等朗讀本土詩人在寶島土地創作之優美文學
2015世界書香日-美好的閱讀.書香頌真情:名家朗讀大會
2015/04/18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4月23日是聯合國所訂的「世界書香日」,在全球各大國家,包括鄰近我們的日本、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紛紛舉辦各種活動,引發廣大民眾的閱讀熱情。爰此,國家圖書館自100年起的每年書香日,皆會響應世界書香日之宗旨,結合各界機構舉辦多元形式之推廣閱讀風氣活動。今年書香日前夕,國家圖書館於4月18日(星期六)下午擴大辦理「書香頌真情」名家朗讀大會,教育部林次長特別蒞臨參加大會之各項活動,並且鼓勵各級圖書館積極規劃快樂閱讀與熱愛閱讀之策略,以實際行動培養全民閱讀習慣,喚起民眾對閱讀的重視。 本次盛會之主軸在培養民眾均衡閱讀多元主題的經典作品,跳脫侷限通俗文學之偏食閱覽習慣,因此我們設計21種演出節目,涵蓋個人朗讀、團隊朗讀、童書話劇、巨星演唱等類型,包括新詩、古詩、散文、劇本及歌曲等五種文本。循此精心設計之架構,本館廣邀各大公共圖書館館長、知名作家、外籍友人、民歌巨星、朗讀優等中學及小學之個人與團隊,共同合作譜出每一幕簡約細膩與精心雕琢之演出,引發逾550位觀眾領悟到均衡閱讀可以開闊自己的人生,涵養豐富的生命能量。
103年臺灣閱讀節嘉年華會啟動儀式暨圖書館傑出貢獻人士獎頒獎典禮
2014/12/07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為提升全民閱讀風氣,開創臺灣特有之閱讀節慶活動,教育部指導國家圖書館規劃辦理103年臺灣閱讀節嘉年華會,並於7日在國圖舉行「103年臺灣閱讀節嘉年華會暨圖書館傑出人士貢獻獎頒獎典禮」。在新北市榮富國民小學的擂鼓隊及梅苓打擊樂團之精彩表演中,為此活動揭開序幕。 第二屆臺灣閱讀節之嘉年華會將呈現多元繽紛之閱讀互動內容,引領全國民眾分享書籍閱讀之樂趣及幸福感受。今日之嘉年華會在國圖的廣場及人行道熱烈展開,聯合臺灣的作者、譯者、出版社、書店、圖書館、讀書團體及讀者,透過多元形式的閱讀活動點燃民眾對閱讀的熱情,期能活絡臺灣出版市場,刺激出版社願意投入出版更多好書。此次活動承蒙臺灣鐵路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各大出版社、各級學校及各級圖書館熱情響應,使得活動當天寶島臺灣被濃郁之幸福快樂氣氛而團團圍住,散發獨特之國際城市魅力。此外,「圖書館傑出人士貢獻獎頒獎典禮」與嘉年華會啟動儀式一併舉行,更加彰顯全國民眾在書海之間遇見幸福舵手之時代意義。 教育部為表彰地方首長熱心推動圖書館建設,獎勵圖書館傑出人員的服務表現,於101年設置「圖書館傑出人士貢獻獎」,一來落實《全國圖書館發展政策及推動策略》,二來藉此推動圖書館事業蓬勃的發展。今年獎項之頒與,是賡續101年的第二屆。本次獎項承蒙地方首長及各地公共圖書館的熱心參與,經嚴謹縝密的評獎過程,計有三位地方首長、三位圖書館主管及兩位圖書館館員榮獲殊榮。
匈牙利民俗音樂珍藏資料捐贈儀式及匈牙利舞蹈示範
2014/07/28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匈牙利民俗音樂珍藏資料捐贈儀式及匈牙利舞蹈示範」於7月28日下午假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辦,現場有來自各界的嘉賓:各國駐臺使節、前駐匈牙利台北代表處代表、監察委員、外交部與文化部代表、大學教授、外籍留學生等,整場儀式與表演在活潑中充滿笑意與溫馨。 曾淑賢館長表示,此次匈牙利貿易辦事處所捐贈的50片CD (Heritage of Our Future XX→XXI)是近百年來匈牙利民俗音樂的經典收藏。20世紀是歐洲民謠典藏的世紀,累積至今已有大量的以類比訊號錄製的唱片等作品收藏,有鑒於數位時代的來臨,並基於匈牙利文化認同的傳承與歐洲整合並行不悖的信念(匈牙利民謠為歐洲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因此致力於匈牙利民俗音樂的傳承,也等同於對歐洲文化的保存有實質貢獻),匈牙利官方與民間有識之士提出「文化遺產的未來」計畫(Heritage of Our Future),此一方案的目標在於透過收購現存私人收藏,盡可能實現對匈牙利傳統民俗音樂的完整收藏,並將其數位化、永久保存。 匈牙利貿易辦事處雷文德代表(Levente SZÉKELY)首先以「施比受有福」(Receiving is nice;Giving is better)開場,並表示匈牙利官方曾將此套CD贈送給美國國會圖書館,經過此次贈與儀式後,國圖將是亞洲唯一典藏此套音樂CD的圖書館。透過音樂與書的捐贈,得以保存珍貴的匈牙利文化遺產。雷文德代表親自解說捐贈資料,並偕同夫人(Hedi Sztano Szekelyne)以精心製作的投影片及現場舞蹈表演,為來賓示範傳統匈牙利音樂與舞蹈的豐富內涵。
書寫的回顧:雷驤教授專題講座及手稿捐贈儀式
2014/06/14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103年6月14日下午,集當代作家、畫家及紀錄片工作者於一身的雷驤教授,將其歷年來創作原稿,包括最早發表於《文學季刊》的〈犬〉、獲聯合報文學獎小說佳作獎的〈英雄的形象〉、新作《生途悠悠》手稿與校稿、信扎、日記,以及〈維也納七帖〉銅版畫手札與手繪原圖、試印版40幅於贈予國家圖書館典藏。 雷驤教授一生筆耕不輟,現任教於臺北藝術大學,著作等身,有《愛染五葉》、《文學漂鳥》、《雷驤極短篇》、《悲情布拉姆斯》、《繪日記》、《西張東望》、《晃動》、《行旅畫帖》、《捷運觀測站》、《隨筆北投》、《浮日掠影》等小說散文近30餘種出版。雷驤教授獲獎無數,除獲聯合報和時報文學獎外,其電視片拍攝之手法亦極獨到,曾製作〈印象之旅〉、〈歲月中國〉、〈作家身影〉等系列,計有二百八十餘部,最新出版之《生途悠悠》為第35本文學作品。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表示,這場捐贈儀式令人感覺相當溫馨,不僅是因為雷驤老師創作充滿熱情,而且他與門生、朋友、讀者之間的互動,就像是一家人一樣。而雷老師與圖書館之間的關係,其實相當密切,譬如他曾在散文當中描書聯考季節裡,北投圖書館中讀者之間的互動與內心的話語,相信勾起不少人的回憶;而他的素描與插圖也有幾幅老北投圖書館,忠實的記錄了昔日圖書館的身影。雷老師創作相當豐富,而且橫跨文學、記錄片拍攝,以及藝術教學,能夠獲得他的手稿捐贈,對於近年來致力於作家名人手稿徵集的國家圖書館,是相當大的肯定與鼓勵。 本次活動亦有不少雷老師知交、門生、故舊到場,如廖玉蕙教授、茉莉二手書店傅月庵先生。傅先生受邀代表致詞時,以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之典故,妙喻雷老師對於文學與各類創作的態度,與吸引讀者之處。「雷驤豆腐店」不只是單純的豆腐店,而且還是有紋理的豆腐。雷老師以一人之力對於記錄文學、作家的身影,更令人欽佩。雷老師的手稿能進入國家圖書館,就好比棒球選手進入名人堂,而國家圖書館這座手稿名人堂能獲得雷老師手稿,亦將因此而更為璀璨,發光。 雷驤老師捐贈儀式後,亦以「書寫的回顧」發表專題演講,除了透過此批捐贈國圖手稿,敘述自己創作之生命體驗,同時也讓讀者更瞭解他的創作與人生觀察。雷老師並以馬克吐溫:作家絕不會在談論自己的時候說真話;但也不會面對讀者說假話。回應多年來讀者閱讀他作品的互動與想像。會後雷老師也接受讀者提問,鼓勵讀者創作,並親自帶領讀者解說會場展出手稿與創作。本次活動會場展示之手稿,將於今日移至本館閱覽大廳展覽,展期至7月13日,歡迎讀者蒞臨欣賞雷老師作品。
白先勇教授手稿捐贈儀式及專題演講
2014/03/30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從理解、諒解到寬容。 103年3月30日午後,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白先勇教授以最冷靜的心情為我們分享民國36年臺灣歷史最為驚濤駭浪的二二八事件後,細數白崇禧部長來臺的經過與影響。白先勇教授對於國家圖書館近年來推動的手稿徵集,極為支持,本次不僅贈送本館7件珍貴手稿,字數達15萬字,包括《父親與民國》的部分內容,和小說集《紐約客》中〈Tea for two〉及〈Danny boy〉兩篇名著。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表示,白先勇教授的捐贈手稿,一定會對社會文化造成很大的影響,使大家認識到,個人的手稿書信等資料,與其私藏,不如交給管理嚴格的公藏機構永遠典藏,世代留傳,才是可大可久之道。活動現場還有不少先生知交蒞臨,包括桂文亞、林煥彰、六月、陳若曦、司馬中原、蔡信昌、柯慶明等藝文界與學術界先進。 白先勇教授除了贈送國家圖書館手稿之外,還為一批白教授著作的外文翻譯簽上了大名,這也成了國家圖書館的一個小小的珍藏。這批書有《臺北人》、《孽子》、《遊園驚夢》等名著的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等版本,尤其是一本德文的《寂寞的十七歲》,在書名頁上同時有譯者和作者的簽名,特別寶貴。 白先勇教授近期新作《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228》從某個角度來說,是《父親與民國》的延續和發展,希望從其父親的經歷,運用新的材料,還原當時的真相。本次於國圖以「關鍵16天—白崇禧將軍與228」為題演講。白崇禧部長從3月17日飛抵台北,到4月2日返回南京覆命,總共16天的時間,白崇禧部長以沉著的態度,明晰的智慧,悲憫的胸襟,穩定了臺灣社會局勢。演講先述白部長如何成為來台宣慰的人選?這十六天當中,白崇禧作了什麼決定?發生了什麼作用?他來臺前後期間遭受到什麼樣的困難和阻撓?這趟臺灣之行對於「二二八」事件的發展與善後,還有往後的臺灣,又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還有白崇禧將軍最後為何決定來臺?演講並對蔣、白兩人關係有深刻描述。 國家圖書館職司國家典藏, 一向注重名人名家手稿資料的徵集。 除了文字稿之外, 其他筆觸的表現, 如書法、素描、水彩、版畫、油彩等美術作品亦為本館大力徵求的重點, 可顯現名人作家不同的面向和精神風貌。 國家圖書館並另建置「當代名人手稿典藏系統」,陸續將各類作品全文圖像數位上網, 以收推廣社會教育的最大效果。
梁丹丰教授畫作手稿捐贈儀式暨演講
2014/03/14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梁丹丰教授為著名畫家和作家,早年就學於杭州藝專,精於中西繪畫,無論中國水墨或西畫之水彩、素描、油畫等面面俱到,為一代大師,蜚聲國際。國家圖書館於3月14日(五) 舉辦梁丹丰教授畫作手稿捐贈儀式暨演講。曾淑賢館長表示,梁教授極具文化觀念,願意支持國圖文化典藏的工作,所以自101年起,陸續將其留存的畫作和寫作手稿移贈本館,近兩年來贈送國圖館各類畫作逾12,000幅,手稿資料逾2,000件。此次捐贈國際上恐亦絕無僅有,為臺灣目前文藝界最大數量之捐贈,其價值難以估計。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也讚揚此次捐贈不僅有助於臺灣美術史研究,相關典藏在數位化完成後,更有助於國內美術教育資源紮根。 國圖為向梁丹丰教授致敬,特舉辦畫作手稿捐贈儀式,並請梁教授進行一場名為「畫筆屐痕66年—一路行來的生命容顏」的專題演講,談一生繪畫的心路歷程。梁教授不僅用她一生感動創作丹青,為我們留下寶島當代丰采,其孤征之筆、畫迹屐痕穿越大峽谷、周遊天方夜譚的故鄉,從中東約旦到土耳其、歐陸,速寫中國大陸、聲揚北美,更以充滿人文精神的筆觸,為大地彩繪豐美之生命力。這場演講有不少梁教授的知交門生蒞臨,包括前駐教廷大使戴瑞明先生、前駐教廷大使杜筑生先生、觀光局前局長張學勞先生、聯合報副董事長劉昌平先生。 國家圖書館職司國家典藏,一向注重名人名家手稿資料的徵集,除了文字稿之外,其他筆觸的表現,如書法、素描、水彩、版畫、油彩等美術作品亦為本館大力徵求的重點,可顯現名人作家不同的面向。國圖並建置「當代名人手稿典藏系統」,陸續將各類作品數位上網,以收推廣社會教育的最大效果。
『讀』領風騷-臺灣102年閱讀習慣調查結果暨公共圖書館好書書目發表記者
2014/03/07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國家圖書館自民國100年起,每年發布「臺灣人閱讀品味」相關報告,今(103)年持續規劃辦理統計調查,並於3月7日上午在教育部舉辦記者會公布各項結果。記者會首先由臺北市新生國小合唱團與附幼小朋友表演四個節目,歌頌閱讀的樂趣。合唱團響遏行雲的歌聲及行雲流水的旋律,附幼小朋友活潑可愛的表演,繽紛精采,為本次記者會揭開幸福的序幕,獲得全體250位來賓及媒體記者之讚賞。 本館曾館長向全國媒體及在場來賓分析說明臺灣閱讀力穩定提升之調查結果;無論是進館使用人次、借閱圖書人次、借閱冊數、網站查詢人次及辦證人數等,都比民國101年增加了很多(使用人次為8,213萬,增加940萬人次,成長13%;借閱人次為1,663萬,增加61萬人次,成長4%;借閱冊數為6,209萬,增加47萬冊,成長0.8%;網站查詢人次為7,472萬,增加971萬人次,成長15%;辦證人數為1,142萬,增加63萬人次,成長6%),顯示教育部及公共圖書館在推動閱讀的工作上獲得顯著的績效。曾館長進一步指出,從國人借閱情形反映閱讀偏好仍然偏重於通俗文學,進入排行榜的兒童讀物則以翻譯作品為主,所以教育部與國家圖書館邀請學者專家選編四大主題書目,包括《青少年書目》(8,298種)、《知識性書目》(8,965種)、《文化創意書目》(8,761種)及《多元文化書目》(5,449種),將一起贈送給全國公共圖書館,做為採購圖書的依據,引導民眾借閱各種優良好書。此外,為能建立民眾廣泛閱讀興趣,深化知識內涵,國家圖書館也將擴大與出版界、文教機構與各級圖書館合作機會,以增進全民閱讀素養之能量。曾館長亦建議各縣市政參考國圖每年的調查報告,掌握民眾的閱讀興趣,俾能挹注適當資源至各地圖書館,建立讓民眾有感的教育文化策略。 教育部王主秘作臺代表蔣部長感謝全國館員在圖資服務的努力,並且讚許全國借閱楷模勤於閱讀的良好習慣,除了對自己成長有所幫助外,亦是國人的學習典範。王主秘在農曆年期間閱讀《杜甫夢李白》作品,他也分享一些閱讀心得,並且引用「會當凌絶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嘉獎每位喜愛閱讀的民眾皆能心生「凌絶頂」的積極志向。王主秘接著代表教育部將四大主題書目贈送給花蓮、臺北、臺中及高雄等四大區域資源中心,由花蓮縣文化局陳局長等貴賓受贈,彰顯公共圖書館館藏發展將能更加優質化之宏偉意義。最後王主秘一一頒贈獎狀給各縣市推薦之借閱楷模,新北市王瑋琮小朋友與借閱冊數最多之蘇正明先生(台中市、4,358冊)代表楷模們分享閱讀感想,他們也非常感激政府為大家提供許多美好舒適的圖書館,使全體民眾隨時隨地皆有豐富的圖書資料
教育部102年全國營運績優公共圖書館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會
2013/12/30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國家圖書館於102年12月30日舉辦「『書海之間 領航幸福的燈塔』102年全國營運績優公共圖書館頒獎典禮」,活動中除表揚今(102)年在全國公共圖書館評鑑結果榮獲營運績優的190所圖書館、10所年度圖書館及19所特色圖書館,以及16所執行「100~101年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實施計畫」成效優良圖書館外,並安排信誼基金會捐贈出版《傳家-中國人的生活智慧》525套予全國公立公共圖書館之贈書儀式。 活動有來自各直轄市圖書館館長、縣市文化、教育局(處)局(處)長,鄉鎮圖書館更由鄉長親自到場領獎。整個活動洋溢溫馨又隆重的氣氛,教育部也由黃碧端政務次長代表蔣偉寧部長到場為得獎圖書館祝賀並頒獎,讓全國的公共圖書館人在這場年度盛會備受重視與鼓舞。主辦評鑑作業的國家圖書館,同時也是全國公共圖書館評鑑委員會召集人的曾淑賢館長表示,公共圖書館評鑑主要是希望能全面了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現況及問題,並藉由評鑑指標的建立,引領公共圖書館的營運方向,進而促進圖書館對服務品質的重視與精益求精的精神。 經評定出的190所績優圖書館,不論在基礎建設及服務、營運規劃、館藏資源管理、讀者服務、推廣服務與公共關係上,服務及表現皆在水準之上,而獲選為年度圖書館者,例如臺北市立圖書館、苗栗縣立圖書館、彰化縣文化局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左新分館、苗栗縣三灣鄉立圖書館等,營運績效特優足勘各館表率。此外,為激勵各圖書館兼顧整體營運與特色經營,特選拔出創新服務、建築空間、品質管理、閱讀推廣、數位服務、館藏資源、讀者服務、社區參與等8項具營運特色之圖書館,舉例而言,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為全國第一座以青少年為對象規劃設計的圖書館,結合人文、科技與閱讀,創新安排青少年專屬各式閱讀與休閒區域,致力於成為青少年族群的最佳閱讀品牌,獲選為創新服務特色圖書館;獲選為建築空間特色圖書館的雲林縣斗六市繪本圖書館為全臺第一座專為兒童設計的繪本圖書館,打造如夢幻般的兒童城堡,為親子閱讀學習的快樂空間,城堡建築2010年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臺南市歸仁區圖書館積極推廣多元閱讀,辦理「非讀Book臺南愛讀冊電視讀書會」,吸引新住民參與活動,增進祖孫情誼,結合地方產業,用心打造閱讀城市、臺東縣鹿野鄉立圖書館閱讀分區細膩、活動多元,推廣電子書借閱,與戒治所簽訂借閱契約,舉辦多元閱讀活動,鄉民參與踴躍,有效提升年度借閱率,分別獲選為閱讀推廣特色圖書館;新北市立圖書館為推廣行動閱讀服務,開發建置「新北愛Book」行動應用軟體APP,獲選為數位服務特色圖書館;南投縣仁愛鄉轄區幅員廣闊,圖書館能夠運用兩部圖書巡迴車,並配備10臺筆記型電腦,至各部落的學校推廣閱讀,並積極辦理閱讀推廣活動,獲選為讀者服務特色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籌建新總館,為達到新圖書總館開館即有五十萬館藏並以百萬館藏量為目標,主動爭取社會資源,發起「高雄市新圖書總館百萬募書計畫~募新書百萬•傳愛智代代」募款活動,其成效非常卓著,節省公帑逾4億元以上,成為善用社會資源之楷模。 活動同時表揚16所執行「100~101年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實施計畫」成效優良圖書館。獲獎的圖書館如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彰化縣竹塘鄉立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梓官分館、宜蘭縣壯圍鄉立圖書館等,在歷經館舍空間改造及設備升級後,呈現脫胎換骨的風貌,營造美好、舒適的閱讀環境,使得各項服務數據、讀者滿意度等更是顯著提升。這些圖書館結合及活化社區在地資源,重塑公共圖書館在社會上的主體價值,使公共圖書館不再只是藏書的空間,同時更是民眾樂於參與終身學習的重要據點。
102年臺灣閱讀節記者會
2013/11/29
網際網路公開傳輸
CLOSE
今(29)日上午10點,國家圖書館啟動臺灣閱讀節,辦理「閱讀讓你飛翔」記者會,記者會現場來自全國公共圖書館代表、合作及贊助單位、各地書店代表,在臺北市立新生國小及台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小朋友的朗讀及精彩表演中,為102年的臺灣閱讀節揭開序幕。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表示,臺灣閱讀節,是一個專屬臺灣的閱讀節慶,今(102)年首次舉辦。希望藉由臺灣閱讀節,影響更多民眾提高對閱讀的熱情、培養對書籍和閱讀的樂趣,同時也希望能此建立臺灣閱讀節慶的獨特品牌,未來將更進一步把臺灣的閱讀節慶品牌推向國際,讓世界各國從「臺灣閱讀節」中看見不一樣的臺灣力量。 曾館長進一步表示,今年的臺灣閱讀節12月1至7日在全臺展開,這次結合了出版社、書店、圖書館、公私部門的力量,將帶動全國民眾於生活中建立「買書、讀書、送書」的書香金三角定律,透過「名人推薦百大好書」、「閱讀有購讚」,以及「放書漂流.與書飛翔」等活動,創造臺灣另一波閱讀風潮。
目前在
1/4
最前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跳轉至:
用Firefox 52 ESR瀏覽本網站
全國大專院校愛國歌曲合唱選集:第一集
段九餘書畫展
`吸毒擁槍自重國家級跆拳教練 斷送大好前程`
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館地址:
10001
臺北市中山南路
20
號..最佳瀏覽解析度為
1024x768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