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站導覽
|
相關網站
|
連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行動版
|
English
|
進階查詢
熱門點播
最新上架
Live節目表
使用說明
常見問答
全部
電視新聞
戲曲節目
廣播節目
戲劇節目
人物傳記
記錄片
留聲迴音
人文關懷
文學藝術
寰宇世界
健康人生
財經管理
公益影片
活動論講
全部
電視新聞
台視新聞
大愛新聞
華視新聞雜誌
國圖國際媒體報導
戲曲節目
歌仔戲
客家戲曲
京劇
其他地方戲曲
北管曲牌
愛國歌曲
南管
廣播節目
人物專訪
名人演講
兩岸論壇
國語廣播劇
歷史人物廣播劇(國語)
歷史人物廣播劇(閩南語)
小說選播(國語)
國家圖書館 空中博覽會
國圖不遠 近在眼前
戲劇節目
中外電影
電視劇集
傳統戲劇
人物傳記
作家身影
藝壇大師
政界風雲
財經人物
科學巨擘
其他人物
大愛人物誌
歷史人物
記錄片
臺灣原住民
王璞先生之作家錄影傳記
大愛全紀錄
環境生態
王璞先生拍攝藝文活動紀錄片
客家在後山-韓筆鋒導演作品系列
臺灣客家-彭啟原導演系列作品
實況─外賓訪華紀實
實況─反共義士講話
實況─黨政會議
匠人魂
留聲迴音
名人訪談與講話
名人餘音-國父孫中山
名人餘音-蔣中正
名人餘音-蔣宋美齡
名人餘音─嚴家淦
名人餘音─蔣經國
名人餘音-李登輝
名人餘音-謝東閔
名人餘音─孫運璿
名人餘音─俞國華
名人餘音─何應欽
名人餘音─林森
名人餘音─谷正綱
名人演講─宋楚瑜
名人演講─邱創煥
名人餘音─蔣緯國
名人餘音─薛毓麒
名人餘音-蔣彥士
名人餘音-高魁元
名人餘音-李元簇
名人餘音-朱匯森
名人餘音-朱撫松
名人餘音-王昇
名人餘音-林洋港
名人餘音-李煥
名人餘音-胡適
名人餘音-陳立夫
名人餘音-張道藩
名人餘音-梁寒操
名人餘音-黎世芬
名人餘音-鄭彥棻
名人餘音-蔡維屏
名人餘音-孫 科
講座與實況
人文關懷
環境生態
社會百態
看見幸福的力量
經典.TV
地球的孩子
文學藝術
音樂
舞蹈
藝術
建築
文學
語文俗諺
悅讀浮世繪
愛荷華作家劇場
國家圖書館.特藏多寶格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開卷好書獎.得獎作家BV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詠春.閱讀詩之美
臺灣101春夏閱讀趣-好好享一夏.臺灣文學與電影
百年千書經典必讀
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
冬季閱讀-「冬天來了,春天不遠」:閱讀西方
春天,跟著詩去旅行
愛悅讀
明代風華:明代名賢尺牘講座
百代存風雅-唐宋八大家
2014春天讀詩節-詩情畫意讀臺灣
啟蒙者的身影—世紀之交的六大人物
閱讀經典.培養英文閱讀力
抒情與寫意:古典戲曲裡的愛戀與盟約
從神話傳奇到人間現實-斟品西洋文學
感動的時刻:最美好的讀詩體驗
葉嘉瑩教授唐宋詞賞析
故事裡的人生風景—明清經典小說導讀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
閱讀西方:藝術與文學的饗宴
上窮碧落下黃泉-想像力如何在詩中馳騁
君臨天下 ─ 歷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旅行方程式:經典遊記的想像與建構
掌握先機:解讀管理新思維
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
紅裙之外
采采詩經
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
眾生喧譁
輕舟已過萬重山
詠歎.樂未央
細說江湖
與自然同行
桃李春風一杯酒
舌尖上的繆思
爭鳴千秋
西洋文學中的大時代
觀物自得
宮闈音聲
筆尖上的花花世界
情為何物
青出於藍
線上導讀:2021荷家觀賞兒童影展
游於藝
愛情的模樣
舞雩歸詠春風香
追憶似水年華
寰宇世界
臺灣史地
中國史地
世界史地
民俗慶典
文化研究
健康人生
醫學病理
保健人生
心理諮商
財經管理
商業財經
企業管理
財經人物
公益影片
公益短片
圖書館服務
國家圖書館館史
古籍數位資源創意教育推廣計畫
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成果推廣課程計畫
新時代圖書館的空間規劃與設計
Foreign Scholars Workshop
博碩士論文
活動論講
活動紀錄
專題演講
學術論壇
科普講座
第八次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會議
圖書館與國家競爭力--2010論壇
第四次全國圖書館會議
讀享.讀饗-駐訪愛荷華之臺灣中文小說家文學講座
『書』服看電影 快樂一夏!
民國一百.讀享『經』彩
臺灣漢學新世紀-漢學研究中心三十周年學術論壇
寰宇漢學講座
臺灣歐盟論壇
知識全球化與圖書館發展新典範國際研討會
RDA工作坊
臺灣漢學講座
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
流.留南島 踏浪世界-東南亞與大洋洲南島研究學術會議
鑑藏-兩岸古籍整理與維護研討會
第二屆玄覽論壇
全球視野下的漢學新藍海國際研討會
臺北.永遠向前
第四屆玄覽論壇
臺灣獎助金
國家記憶與檔案管理
公務行政
華語語系與南洋書寫
操控媒體
道教與地方宗教
2020王雲五國際自學力論壇
第七屆玄覽論壇
深耕茁壯—臺灣漢學四十回顧與展望學術論壇
與世界級館長線上相遇
若無法正常瀏覽影片請點選
這裡
影片下載
引用:
標籤:
民國26年新生活運動三週年紀念蔣委員長告全國同胞書(一)、(二)
著者:
蔣中正;蔣宋美齡;
出版者:
中國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播出日期:
1937/02/19
發音:
國語
集數:
2捲盤式帶〈演講-蔣中正總統-內239、內240〉
時間:
共52分10秒
點播人次:
301
推薦人次:
0
關鍵字:
新生活運動;農民生活;演講;蔣中正;民族復興;禮義廉恥;國民革命;革命建國;禮義廉恥;四維八德;演講;蔣宋美齡;
授權使用範圍:
授權國家圖書館重製、數位化典藏與利用;
來源:
中國廣播股份有限公司於2008年捐贈並授權使用
[2]44.201.94.72
我要推薦
建立標籤
轉寄好友
意見回饋
內容簡介:
蔣中正委員長在新生活運動3週年紀念日向全國同胞說明新生活運動的要義,本演講分為兩段錄音。
註:兩段錄音內容,與本館藏AV0243601與AV0243602之錄音內容相同。
第一段談話大要:新生活運動是要讓一般國民具備國民道德與精神,提高國民智識與技能,道德越高,精神就越強。精神越強的國民,就越容易使社會進步;社會進步、生活提高,這就是復興國家與民族的先決條件。總統希望社會上能以身作則推己及人;社會的積習,是千百年來所遺留下來的,改變自屬不易,所以必須用精誠來感化,才能「金石為開」了。我們若是不自己實行新生活,偏要他人去實行新生活,怎麼叫作以身作則呢。
第二段談話大要:
蔣中正演講:00分00秒~21分40秒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口譯:21分46秒~25分58秒
蔣總統說到自己在國外留學時看到的情景;他看到一般外國學生早晨出門賣報紙送牛奶,這樣可以補助自己的學費,養成自立的基礎。人家也不是過得這麼苦,就只是在空閒時,主動尋找自立的辦法。總統表示他非常羨慕外國有這樣的習慣,這也是中國學生應該要效法的。最後,總統重申,新生活運動,是一個要以禮義廉恥的四維,完全表現在每一個人的食衣住行上面,始終不懈的實行下去的運動。
演講全文:
今天是新生活運動第三週年紀念日,我趁這個機會,再來和諸位同胞補充說明新生活運動幾點重要的意義。
第一、我們必須了解現在我們國家所處環境的惡劣,正是所謂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國難嚴重,千鈞一髮的時候。我們若不願束手待斃,必然要擔起這個復興民族的責任來。復興民族的事業,不是個人的事業,亦不是一部分少數團體的事業,而乃是全國同胞人人之事。這個人人之事如何纔能成功?簡單的講,是有二個要素:第一、就是使一般國民具備國民道德與他的精神,第二、要使一般國民具備國民智識與他的技能。道德愈高,精神愈強的國民,就容易使社會進步;知識愈廣技能愈精的國民,就容易使生活提高。社會有進步,生活能提高,就是復興國家和民族的先決條件。新生活運動的推行,就是要做到這個地步,來改良社會風氣,培養國家元氣,來造成我們救亡圖存復興民族的基礎。
紀念日的意義,本來就是要檢討過去的成績,來策勵將來的工作。在過去三年中,我常到各省市去視察,覺到在大處對於規矩清潔兩項,確有顯著的成效;至於改良農村、提倡國貸、注重衛生、推行儉約,亦有相當成績。此外又有去夏所試辦的大學生暑期農村服務團,以及各地大中學生自動的組織暑期平民學校,雖然事屬創舉,但是有六十六個大學生,代表南京、上海、杭州、蘇州的各大學,利用暑期機會,參加農村普遍的義務工作,改進農民生活,喚起農民對於國家和民族的觀念;同時學生也得到很多服務社會的經驗,和熟習農民實際的生活,確是一舉兩得的工作,這是很可告慰的。但是我們不能以此為滿足,我們新生活運動的推行,還不能達到預定目標,所以我把下列的幾點,貢獻給推行新生活的各位同志。
(一)切實推行勿事鋪張——我們推行新生活運動,必須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須知新生活運動乃是一種社會運動,應當要拿從事社會運動的精神來做,而不能以做政治工作的方法來做,更不應當專做官樣文章,「等因奉此」的來虛應故事。須知改移風氣的事情,決不是一紙空文所能辦到的,必須切實地做去,方能得到真正效果。我看到各地新運會的刊物,其中大半是公函、開會紀錄,和演說詞,而關於工作成績的記載倒少,這都是沒有拿出「實事求是」的精神來幹,而是辦事不肯認真的明證。過去的工作,在推行方面標語多而工作少,方案多而實行少;在推行對象方面,祇注意到社會的上層,而未及於下層;只注意到通衢馬路,而未及於街頭巷尾。所以三年來新運的結果,祇做到表面一時的更新,而未達到永遠徹底的改革。此後我們新運工作的人,必須要注意到一般民眾實際生活的改善,少做粉飾的宣傳,應以家庭做推行新運的出發點,鄉村為推行新運的中心,而以一般民眾作對象,以身作則,自己先實行新生活,再來勸導他人;那麼,工作的效果必然廣大迅速。若仍然專以貼標語寫公文作為推行新生活運動,那末新運的前途不言而喻了。
(二)集中力量貫徹到底——新生活運動的目的,是為復興民族,責任重大,範圍廣闊,當然不是我們三天二日所能做到的事情,所以在推行的步驟上,必須由近致遠,由淺及深。即如我們若是能夠做到初步工作,「規矩」「清潔」兩項,全國都能做得徹底,那麼對於民族復興的運動上,已經有了不少的貢獻。所以我們以後要擇定中心工作,切實推行,不可好高騖遠,結果是什麼都做,什麼都做不好。過去的許多方案辦法,就犯了這個毛病,表面上非常週到,事實上一點都做不到。以後我們務必力改此弊,擇定中心工作,劃分步驟,按期施行,集中力量來達到我們的目標。
(三)以身作則推己及人——凡做一切社會運動的工作,必須具有偉大的人格,和能用赤誠感化他人之力量;所以新生活運動的推行,絕少依靠政治之力量,而必須大家以身作則,來做「潛移默化」的功夫。因為法律這樣東西,祇能叫人家不許做壞事,而不能鼓勵人家做好事,若是要改移風氣,必須要有社會制裁的力量,精神灌注的方法,方能有效。不然我們推行新生活運動之初,為什麼不用政府的命令,去強制執行,而注意於領導的人之自身修養,要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推己及人呢?社會的積習,是千百年來所遺留下來的,改變自屬不易,所以必須用精誠來感化,於是才能「金石為開」了。我們若是自己不實行新生活,而偏教他人去實行新生活,那便是缺少精誠,虛偽醜態,莫此為甚!
(四)簡樸勤儉表裏一致——「簡單」「樸素」,是新生活運動中兩個重要綱領,也是實行勤勞和儉約的基礎。簡樸的對面,就是浮靡和繁費,這是與建國工作絕對有妨礙的。現在無論那一個國家,當其艱苦建國,無不是政府社會上下一致,以勤儉為本,以簡單樸素是尚,而後可以看出有用的物力時力人力來救國。新生活運動推行之始,大家頗能注意到這一點,例如宴客,不但要確守時間,而且也崇尚節約,力戒浪費;但不久又恢復從前的狀況,肴饌過多,糜費太甚,一切漫無限制,枉耗時間,枉耗精神,何等可惜!大家或以為此是小節,要知我們要建立一個現代國家,就要百事從小的地方做起,一切事無不是積微成著,積少成多。總由不明革命建國之大道,所以知而不行,行而不久,而且往往祇做了表面。我從前在外國留學,親見外國一般大學生早晨出來賣報送牛奶,白天讀書,不但是借此可以補助學費,養成自立基礎,而且也養成了躬親細故,實行勤儉的習慣,真覺得非常之羨慕,這是我們中國學生所應該效法的。又如現在德國一般青年,往往親自做收拾廢紙破布鐵片等工作,把一切微細無用的物件,收集起來利用,加工儲備,作物質建設的材料。我們中國一般家庭中間,凡是隱蔽所在,無不是廢紙狼籍,污穢散漫,毫不注意;即如南京所有較大的馬路,表面上似乎很清潔,但如果到馬路兩旁,或街巷內細細察看,就常常可以發現門前堆積了散亂的紙屑布條和垃圾;學校裏也往往如此,甚至教室裏的黑板,也沒有人揩拭,苟且偷懈,視若無睹。這樣還講什麼清潔!什麼勞動呢?即如服裝一項,好多學生穿了制服而把帽子歪戴?,或是把襯衣露在制服外面,則比不穿制服還要不好,而且失了穿?制服的本意,絕對說不上整齊和禮節與儀容了。這不過舉食衣住行的一個例子,其他不合時代的生活,還數不勝數,這種表裏不一,始終不貫的毛病,都是由於不明新運本旨,不能把新生活運動與救國方法連起來;我們真要樹立新風氣,救國建國,必須厲行簡樸,實行勤儉,而要徹裏徹外,徹始徹終的來做纔好。
(五)精誠熱烈自強不息——這一點,我們特別要提出來勉勵諸位負責推行新生活運動的同人,在本年度的工作上,務必要做到這兩點的勸告。我從前已經說過,過去我們習性上有兩種最大的缺點,是一般事業沒有進步,趕不上列強的主因!第一、是缺乏精誠與熱烈;第二、是缺乏繼續不斷的精神。因為不是發於真誠,所以開始的時候,雖很緊張,稍久就不免流於弛怠,凡事祇求對付過去,不求實際效果,所以外國人譏笑我們,只有五分鐘的熱度。又因為缺乏熱烈的情緒,對於任何事情便覺得不起勁,雖然不是有意懈怠,但終鼓不起奮迅向前的氣概,結果便不免近於虛應故事。至於第二點,我們如果缺乏繼續不斷自強不息的精神,不但進行不能迅速,而且已有的成績,也往往不能保持。所以古人說,日新又新,精益求精,這兩句格言,就是新生活運動的真精神。這幾句話,雖然我去年已經講過,但是我認為是極端重要,所以再提出來鼓勵各位。
以上各點,是我對於負責推行新生活者的貢獻,對於我們一般國民有很大的關係。要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現在國難已經到了最後嚴重的關頭,倘使不是每一個人都負起救亡圖存復興民族的責任來,國家便減少了很大的希望,民族復興的日期,更因之而延宕下去。新生活運動的本旨,是要以禮義廉恥的四維,完全表現在每一個人的食衣住行上面,始終不懈的實行下去,使我們個人以至社會德智體群的四育,都能夠日新又新,道德一天天的高尚,知識一天天的增進,體格一天天的強健,合群互助的精神一天天的增加;不但個人如此,還要使全社會和全國同胞人人能如此,而後我們國家纔能夠從根本上挽救起來,我們的民族也一定能復興。我們現在既已認定新生活運動是復興民族唯一的途徑,那麼我們每一個國民,都應當切實實行新生活,切實推行新生活,由小而大,推己及人,達到日新又新的地步。希望同胞們從今天起,不再觀望,下一個決心,來努力於復興民族的奠基工作。
資料來源:蔣總統思想言論總集。
集數
節目名稱
播放
預覽
001
新生活運動三週年紀念蔣總統告全國同胞書(一)
播放
002
新生活運動三週年紀念蔣總統告全國同胞書(二)
播放
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館地址:
10001
臺北市中山南路
20
號..最佳瀏覽解析度為
1024x768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