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味行》是一本年輕旅人的流浪紀實,也是一段孫女追憶祖母的家族故事。因為父母出國念書的關係,瞿筱葳從小由祖母帶大。本身從事紀錄片工作的瞿筱葳,奶奶在世時,一直想為她拍攝紀錄片,但最後剪輯的,卻是老人家的告別式。從小被奶奶的故事餵養長大、以為聽了幾百次的逃亡,她卻在告別式影片裡,讓奶奶的地圖走錯了方向。她這才知道,自己對奶奶理解得那麼少,於是決定用雙腳,再將奶奶當年逃亡的路線重新走一次,同時,將餐桌上因奶奶的離去而消失的味道給找回來。1939年,瞿筱葳的奶奶徐留雲21歲。當時抗日全面爆發,陸路撤退無望,徐留雲改走海路經越南、雲貴,抵達四川找尋未婚夫。瞿筱葳說:「奶奶當年不識字,還是民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女工,婚前逃難路上靠打零工養自己」。顛簸的旅程中,有些女孩被流亡車隊丟包;也有前腳剛踏上船,後面碼頭即被炸毀。徐留雲找到未婚夫後,終於在四川落腳,但半夜經常遭遇空襲,甚至逃至戶外睡到水溝邊……。苦難的大時代,有奶奶堅毅的身影。32歲的瞿筱葳在書中與年方21的徐留雲相偕同行。待完成這趟90天的路程後,瞿筱葳似乎更理解奶奶、並從奶奶生前的護翼下長大了。餐桌上消失的味道,也終於回到她手上。在書中,瞿筱葳循路線吃了一地換過一地,尋找奶奶當年漂流五湖四海的食物記憶。醋溜高麗菜、醃篤鮮、老派生日麵……,像「爺爺的手工蛋餃」,就是從上海農家菜演變而來。當年聽奶奶一邊做菜、一邊回憶丈夫:「一個大男人蹲在煤炭爐前小板凳上,一顆一顆蛋餃仔細煎閤攏」,她也才因此得以在腦海建構出從未謀面的爺爺樣貌。隨書小冊《奶奶的十一道菜》,透過味蕾開啟時光之鑰,每一道食譜,都是一道私房故事。
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館地址:10001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