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人類學的寫作社群,使用「文化」概念以解釋巴里社會,且一度定義了巴里文化。在巴里的兩階段喪禮中,眼淚很少而祭獻禮儀繁多,幾代人類學者曾矚目於喪禮的無淚現象,多將之放在情感(emotions)的文化(社會)建構的視框上。本文將喪禮的淚和祭獻現象,放回兩階段喪禮的脈絡,以情 (affect)及其物象化(reification)為構思,首先簡述巴里小村喪禮的一般進程,它們是隆重的全村社會事件;其次,作者以各式死者祭偶在各階段喪儀的在場,及整體祭獻的物象世界為聚焦,以「在一起性」(togetherness)和「物依戀」(thing-attachment)兩意象,概括巴里人所表達的喪禮之情。作者認為情緒模式(emotions)固可為不同社會所建構,然而根據本文民族誌,其中的人情(affect)再在物象化為喪禮見聞中的表意事物,由此卻也可謂:不是自無何有處── 卻正是出自那自治的人情,乃造就巴里喪禮的物世界、乃至其小村社會總體;這是一種對自因的「社會的情感建構」(the a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society)的反思強調。文末,使用這一喪禮素材,我將以「虛擬」與「文化」這一組概念再審思傳統的「文化」概念。
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館地址:10001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