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怎麼來的?是誰去收集了這些歌謠編成《詩經》?在歷史上,人們又如何「使用」《詩經》?
對於兩漢士人而言,通經致用不只是口號,〈禹貢〉可以治河,〈洪範〉可以察變,《詩經》更可以作為諫書。更早的先秦士大夫也以賦詩經作為外交場合的慣例。那似乎是一個文學有著強大功能的年代。
但《詩經》或所謂的文學真的那麼有用嗎?或是否我們現在已經忘了該如何運用文學在現實生活之中?
2017.6.7更新
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館地址:10001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以上